王的亲身经历
王,21岁,现为成都市锦江区登峰节能环保灯具厂厂长,四川登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小就是“破坏大王”,各种家电都被他拆过。他发明LED节能环保灯的经历相当偶然。
“高二的时候,家里的灯泡突然坏了,我妈换灯泡的时候烫伤了手。当时我就想,‘为什么灯泡是热的?‘不热不就能省不少力气吗?’王说,在他的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开发了一种特殊的LED节能环保灯。
在王的专利产品中,一个节能灯由不同数量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可以产生不同的亮度。更独特的是,只要一盏灯的led数量在100以内,其功耗就是1.7W..
王以自己公司的办公室为例算了一笔账:日光灯管功率40瓦,24根灯管总功率960瓦;换成功率只有1.7W的LED节能灯后,办公室里有40盏LED节能灯,总功率只有68W,节电率高达93%。
当他还是高中生的时候,他就开始创业了。每个周末他都去成都进货,然后回广汉老家卖给同学。"我卖耳环和戒指、台式电脑、冰箱和电视."通过赚取差价,王在高中时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很明显,他的野心不是小贩。经过慎重考虑,王选择了自己创业。第一笔创业资金,全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筹了30万。
2007年,王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他租了一个小房子当组装厂,和几个同学一起买材料组装灯泡。“那时候脑壳热,做了6.5438亿+个灯泡。”他卖的最便宜的LED节能灯大概15元。几个月只卖了1000。
好在他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听说了这种LED灯,决定卖到越南老挝等地。王几乎把剩下的灯泡都按成本价卖了。
他的应变能力——找到数千名学生散发传单进行宣传
这个教训使王认识到,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须打开市场。
他开始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先是他找大学生做兼职,到成都的大街小巷发传单,让更多的人了解LED节能灯。“至少发现了几千名学生兼职,成本低,效果好。”
他还在网上推广,在各种贴吧、论坛发帖,鼓励大家讨论低碳问题,并适时介绍他的产品。此外,他开始与建材工程师合作,向客户推荐他的产品。
几经方法,销售逐渐打开。王说,创业三年,他卖出了上百万个灯泡,去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
“我以前卖过一个灯当灯,但是没有想到低碳这个概念。”王说,自从他知道了低碳,他就学会了用“低碳”来包装自己的产品。
他很快尝到了做低碳生意的甜头。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让公司入驻晋江大学生创业园,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前不久,前来考察的成都市相关领导看到LED节能灯后很感兴趣,指示相关部门采购了一批。现在,政府采购量在上升。据新闻报道,上海世博会采购了他们的LED节能灯,伦敦奥运会也有望采用这种LED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