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的区块链职位薪酬是否存在泡沫?

当天中午,31岁的杨过(化名)刚刚开完上午的技术会,还有七八个小时的技术讨论等着他。很少有时间从工作中抽出时间和朋友一起吃饭。对方听后说“区块链技术总监年薪1.5万”,手一抖,碗差点翻了。

他听对方重复了一遍,没听错。杨过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区块链项目组的研发总监。他参与了公司最早也是最关键的区块链项目两年多,是团队的骨干。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岗位能有这么高的工资水平。

据科锐国际《人才市场洞察与薪酬指南》研究报告预测,2018年区块链R&D高级工程师年薪30-60万,区块链R&D总监、产品总监年薪654.38+000-654.38+05万。据《BOSS直聘-2018人才趋势报告》报告显示,区块链成为一个口号之后,圈内必然会出现一些口号式的工作。只要加上区块链这个词就能提高薪水。国际高端猎头公司麦可佩奇(Michael Page)金融服务部总监Lily Liu认为,只要加上二字,薪酬确实高,但存在一定泡沫。

这种泡沫在大型互联网公司是不存在的,但杨过所在公司的区块链团队几乎完全是从内部调动的,每个人的工资都没有波动。Lily Liu表示,随着企业对区块链科技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逐渐发现这个行业对顶尖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杨过回忆自己七年前,中本聪首次提出区块链的概念后不久。他刚从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入职公司做程序员。前两年他每天12才下班,至少有四个月。"当我低头洗澡时,我的头发是黑色的."他忍不住摸摸自己的黑发,这种黑发一直让他很骄傲,比同事都浓密。

他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是在2013。2013年6月10到6月110,短短一个月比特币价格从1300元涨到8000元。Mastercoin(现更名为万事达卡OMNI)等区块链项目也在2013成功推出ICO。一大批追随这波热潮的投机者成功实现了一夜暴富的梦想。

一夜暴富的神话

“当初,我是炒币的。1晚上赚了一万,早上醒来又多了一万。”杨过很兴奋,建议一个朋友去买硬币。对方投入的资金一年涨到几十万,而我还没退出,就一轮低谷跌到1000多。朋友没卖,反正我以为没了。那是去年,全部涨回来,赚了几万,放了四年。想到这一点,杨过为他的朋友感到难过。

但是,总有人因为一夜暴富而在币圈成名。他听说1990年Tsubasa Oozora投了6.5438+万的数字货币,持有三年,让他涨了十倍百倍千倍,现在货币翻了一万倍,收益超过十亿。让杨过不解的是,他总能从外界听到有人一夜暴富,但他身边的投机者却全部亏损。

2014,杨过经历了被称为“全民创业”的互联网创业潮。“两个人可以组成一个公司,你进咖啡店和别人聊天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是在创业。”从政策到资源,国家更倾向于创业者和创新者。

他很高兴公司周围没有很多咖啡馆和餐馆。他对高档餐厅不感兴趣,觉得花这个钱和时间不值得,更不值得谈创业公司。

尤其是2016之后,区块链开始火了,很多人都不熟悉,但他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并积极学习区块链技术。

2016年,区块链刚刚开始从一些伪币的小区域扩大,成为一个新的技术概念。一时间,很多公司开始布局区块链。2015年,摩根、花旗等美国传统银行机构相继投资区块链。中国平安、浙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在2016拥抱区块链,BATJ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区块链拓展业务版图。波比等创业公司获得千万元融资。

杨过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公司从各个部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新的团队,搭建区块链技术平台。有望与公司原有的金融部门进行结合和对接,寻找在金融方面的应用场景,做一个新的区块链金融产品。

目前,金融被认为是有望在区块链率先领先的行业。根据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的研究,使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可为银行业节省约6543.8+05亿至200亿美元。具体来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包括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结算、票据和供应链金融业务、证券发行和交易等。

很快公司领导找到了杨过参与这个项目。作为一种内部人事派遣方式,这一任命并没有给杨过带来工资的大幅增长。而这个团队只有十几个人,在一个年营收100亿,几万人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里,是所有业务部门中最小的。杨过说,领导人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的技术积累和对区块链的高度热情。

然而,在成功开发了金融领域的第一个区块链项目后,他们遇到了金融交易的问题。这也是杨过一直不解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可以作为通用等价物吗?”。

这是区块链业界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兴业银行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曾公开表示,货币作为通用等价物的一个特点是其价值在短期内应该相对稳定。比特币的问题只是短期内暴涨暴跌。如果明天把工资换成半个比特币,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契约频繁变动,交易无法履行。因此,短期货币波动是这种货币能否成为普遍等价物的一个大问题。

不过,中国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室副主任、中国青年经济学家陈建奇认为,比特币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其稀缺性决定了其价格会随着应用范围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短期来看,比特币已经从计算机代码逐渐演变为准国际货币。

业内经常出现这种论调。目前央行还没有提出任何正式的数字货币发展规划,也没有正式的文件进行讨论或规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人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公开解读了区块链政策监管问题。他表示,目前世界主流国家对基于比特币等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分歧较大,政策态度可分为禁止、限制和允许三类。资本吸引力强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允许比特币,并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杨东看来,这种数字货币能否作为法定货币兑换,已经具备了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条件,但法定数字货币实施后,对货币体系、经济、金融、社会生活、国家治理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充分研究。

目前,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行业公司正在试水区块链行业,因为这种前景不明。

“第一桶金”

困扰杨过和他的团队的这种担忧对袁涛来说正是一个机会。互联网行业出身的袁涛,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7年前通过p2p项目发了第一笔财。与杨过不同,他认为自己擅长并愿意在风口行业创业。

目前是“三点财经”项目的创始人,这是一个专注于区块链领域的垂直媒体和社区。作为2017年底涌现的众多区块链媒体项目之一,据袁涛介绍,这个项目在构思阶段只是被纳入天使轮基金。目前可以公开的有洪泰基金和信天创投。

而这已经是他的第四个或者第五个创业项目了。4个月前,他还是一家现金贷公司的创始人。后来,该项目因政策方向突变而停工。当时,区块链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他开始策划“三点金融”项目。

在袁涛看来,用区块链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低成本地建立值得信赖的去中心化机制,有违互联网公司长期构建去中心化平台的初衷。对于一个监管前景不明的新兴技术,大型互联网公司并不具有战略重要性。从团队规模来看,杨过公司专注于区块链项目的团队数量少于袁涛公司。

袁涛的办公室位于北京朝阳门的一栋写字楼里。前台不挂公司名称和LOGO。袁涛表示,之前的现金贷公司名称刚刚更改,新公司的logo还在设计中。走进公司,几百平米的办公空间里,大约有20名员工。据袁涛说,几个月前这里有100多名现金贷公司的员工。随着一系列的裁员和整顿,区块链媒体项目所需的20多人现在被保留下来,袁涛嘴角上扬。“留用的团队里有很多员工也和我一起经历了这些创业项目。”

为了搭建推广渠道,袁涛在2018到1的几天内建立了400个微信群,都是区块链和币群。“大部分都是自己建的,每天都有人拉我进群。”袁涛认为这是公司最具竞争力的晋升渠道。

现在,袁涛似乎又回到了几年前开始现金贷款的时候。他参加了区块链工业会议,沙龙公开发表了他对区块链工业的看法和创业经历。然后,他就被从舞台上走过来的观众围住,交换名片,加微信。

现在,袁涛是“连锁圈”里的知名企业家,但他总是听到圈内人谈论他为什么总是做风口的产品。他告诉记者,如果我做房地产,我绝对不会比王健林更好。只有在这个领域,我才能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遥远。只有在一个新的领域,才让我觉得人人平等。

他目前的任务是招募区块链媒体团队,优化区块链新闻内容以获得流量。他还经常与投资者交流如何在项目中构建区块链技术。按照他的说法,如果分为“链圈”和“币圈”,投资人会把重点放在“币圈”,或者更关注一个区块链项目中的代币机制(“代币”的一个概念)。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在区块链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中,大多数项目只能通过遵循令牌机制来发挥区块链的价值。对于去年6月165438+10月一度被央行和银监会叫停的“代币”,如何进行合规转型以充分发挥商业价值,也是分布在北京各区域的数百家区块链沙龙讨论的话题之一。

作为区块链技术最巧妙的实现之一,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认为,token的价值在于通过这样一种手段让讲信用的人得到回报。比如每个人都可以发行“股票”,让你一生积累的诚信和高尚品格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其价值。

比坦格尔创始合伙人马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个进入“币圈”的风险投资人,他在业内被称为“马克”。经常参加行业沙龙、峰会等公开场合,发表演讲。聚光灯下,一副金丝眼镜闪闪发光。

2017,马强的组织投资了比特大陆公司,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矿机制造商之一。这家成立不到5年的公司,2017年营收25亿美元,业绩水平几乎与同期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持平。

从2014开始看区块链项目的马强,到目前为止几乎看过行业内所有的创业项目。关于Token机制的商业价值,马强认为,如果是公链,Token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是私链,比如联盟链,就不是必要条件。

“百万年薪”传奇

虽然马强看到目前“币圈”的投资比“链圈”更活跃,但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是刚需,不考虑他们的前景。2018将重点关注主链、侧链、跨链、稳币等基建领域。

就像被区块链年薪震惊的杨过一样,业内一直有一些“链圈”探索者没有采用代币机制。张就是其中之一。他是JD.COM Y分部区块链head的负责人。在他眼里,行业的普遍薪酬并没有“年薪1.5万”那么高。

与的经历相似,2016年,开始研究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张加入并承担了产品的预研、策划和落地推广。对他来说,进入新部门的工资并不比原来高多少,所以在发布会上被问到的时候,他第一次知道有一个年薪百万的产品经理。

JD.COM数据研究院院长刘晖表示,张的职位需求很大。不过在他看来,区块链的技术要求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深,也不是什么颠覆性的技术。他认为,团队中除了研究方向的技术专家,其他成员只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能走马上任,所以他选择了在集团内部横向流动。

他采访了集团的一些员工,张是他几轮面试选中的少数人之一。刘辉认为,除了技术背景之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标准是,这是一个真正热衷于区块链本身的人,因为足以抵御这种白爬了风却前路不明的技术带来的诱惑和迷茫。

当时,张正在准备发表关于的白皮书。这是几年来他第一次向外界报告他对区块链的热爱。同时,这个分享会是集团近年来由他的团队精心打造的产品。

听完三强的发言,终于轮到他上场了。这是他第一次向外界报告他几年来一直热衷的事业。他用手整了整裙子,拿起话筒,胸前别着一枚JD.COM的红色徽章。灯光照在他的脸颊上,让他的皮肤比前三个说话的人稍微黑了一点。这是他作为区块链项目的产品经理,在探索区块链解决农业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下乡的结果。

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是针对农业场景的防伪溯源问题。他和他的团队的想法是在小牛出生时给它戴上耳标。在养殖的过程中,比如养殖户的信息,打了什么疫苗,吃什么长大的,所有的信息都是和合作养殖企业同步的。这些信息每天都在产生,可以理解为成长数据。以前,这些数据在大多数非技术农业养殖企业中完全没有。将JD.COM集团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合作品牌的信息管理能力相结合。

那几天,他在团里的办公室经常空无一人。人们总是去农村体验并与农民交流。他深感农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有一次他去一家工厂屠宰加工,发现他们用的切割机已经自动化了,从一头完整的牛变成了无数小块的肉。“那我们就能准确记录下每一小块肉和这头牛的对应关系。”这使他更加决心与区块链一起解决农业问题。

张目前的目标是以同样的方式完成科技在其他场景的转型。他说,随着团队做的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看到线上品牌有300多个,产品有近8000个。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正在和一些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杨过此刻也充满了雄心壮志。晚上9点,他下班后和朋友在公司食堂吃饭,一边讲区块链项目的最新进展。他经历了区块链工业的起起落落,听到了一些悲伤或快乐的消息。相反,他觉得区块链技术更重要,更值得探索。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现在的工作释放了我的雄心,我期待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区块链科技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