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的起源
纹身的前身是纹身。在纹身机出现之前,是用针蘸墨水一根一根地刺身上的图案。图案以军人和龙为主,社会气氛浓厚。很多人在监狱里都是这样。因为纹身只有黑色,不是特殊的纹身颜料,时间长了颜色会变蓝,所以也叫纹身。自先秦时代以来,酷刑的惩罚是在囚犯的脸上纹身以示警告。在古籍中,已经出现了刺青、雕青、扎青、点青、雕青等故事,比如婆婆刺青。在《水浒传》中,至少有三个重要的人物身上都有纹身:和尚陆、九文龙史进和浪子燕青。在古埃及,纹身被用来显示社会地位。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会在嘴唇上纹上红色,类似于唇妆、眉妆等永久化妆的现代美容方法。因此,纹身开始脱离一些惩罚带来的负面印象,演变成一种个人装饰。在许多文化中,纹身是一种传统,是社会阶级和地位的象征。纹身是在纹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电动纹身机和特殊颜料,色彩丰富,图案更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纹身已经成为一种多学科综合的艺术形式。
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埋葬的埃及木乃伊上发现了纹身。色雷斯人、希腊人、高卢人、古代德国人和古代不列颠人的记录中都提到了纹身。古罗马的罪犯和奴隶想要纹身。基督教兴起后,欧洲各地都禁止纹身,但中东等地仍保持这种趋势。当欧洲人在探险时期接触到美洲印第安人和波利尼西亚人时,他们又在这些民族中发现了纹身。受波利尼西亚人和日本人的影响,世界各地的许多港口城市都出现了欧美水手的纹身店。第一台电动纹身机于1891在美国获得专利。美国已经成为新纹身的发源地。尤其是美国文身图流传到世界各地后,海上生活、军事内容、爱国思想、浪漫情怀、宗教热情等主题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标准化。20世纪初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已经逐渐消失。
19世纪,美国罪犯获释时需要纹身,英国逃兵也需要纹身。后来,西伯利亚监狱和纳粹集中营的囚犯也被纹上标记。在20世纪,街头帮派或摩托车帮派的成员经常使用纹身作为他们的标志。19世纪后期,纹身在英国上流社会的男女中流行。纹身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会灭绝或灭绝,除了欧美和日本的特殊医疗目的或纹身类型。这些主题重新激起了1990的兴趣。
纹身有两种,一种是在身上纹身,如纹鹰、蛇等图案或文字。它很难清除,因为它渗透到皮肤里。人体上还有画,随时可以洗掉。最近还有一种自粘彩画,可以贴在身上。
早在原始人类时期,当时的古人就会用白泥或燃料在身上和脸上画线。它的作用是美化自己,吓唬敌人。纹身也是原始社会对图腾和装饰艺术崇敬的反映。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纹身习俗。
非洲的尼日利亚人喜欢在脸上纹上自己部落的符号,有的额头上有剑,有的额头上有横刀痕,有的脸上和脸颊上有蝎子,有的有公鸡。
起初,苏丹南部的罗图加人用“青龙”、“白虎”、“雄狮”、“兀鹰”等动物图案作为各部落的图腾符号,纹在脸上、手臂上和身上。后来,图腾崇拜逐渐消失,但纹身纹身仍被用作美丽的装饰品。
澳大利亚的Tiwi人不穿内衣,只用布带或纱布遮住下体。他们喜欢在裸露的部分涂上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
世界上最矮的俾格米人,女人们以纹身的脸作为美丽的象征,并在嘴唇上放一束向外突出的芦苇,在脖子上挂一串彩色的珠子。
缅甸的巴库图族男子在腹部纹上各种彩色图案作为装饰。
新西兰毛利人纹身的时候用弯针挑皮,用刀片把皮的顶端切掉成为一个点。所有图案完成后,要上色,疤痕脱落,图案定型。
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的博克人喜欢裸体纹身,他们在嘴唇和耳朵上穿孔,挂珠子,用嘴环装饰。嘴圈的长短也标志着社会地位的高低。
中国古代江南吴越有纹身的习俗,把皮肤雕成纹身。后来,的小孙女(周的次子)用刺绣的衣服代替了纹身。
古埃及人发明了纹身,纹身被定义为社会阶级和部落联盟的诠释。据估计,在距今约14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埃及金字塔中有4000多年前的木乃伊,有明显的刻在男女身上的纹身杰作。
中国的文身至少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在刑法中使用,称为“墨刑”。
2500年前,夏威夷移民将纹身从中国带到日本,使纹身在日本发展成为一种高级艺术。
1691年第一个把纹身带回欧洲的水手被称为“纹身王子”。他身上有338个纹身图案。
发现新西兰的毛利部落中发现了彩色纹身,西方水手在16、17世纪将新西兰的彩色纹身文化带到了欧洲。
纹身是如何传入美国的仍然不得而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纹身者多为女性,因为她们通常会纹上鸟儿、蝴蝶、红玫瑰或恋人的名字,以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的亲人。
纹身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毛利人传下来的,用鲨鱼牙和动物骨刺扎起来,蘸上墨水,用小锤子敲进皮肤里。第二种是把几根针扎在一起绑在一根木棍上,然后人工刺入皮肤。第三种方法是使用马达将针打入皮肤。这种方法是现在纹身师常用的。现代人对纹身的理解是包罗万象,高度个性化的。这种略带痛苦的永久模式会伴随人的一生。这种肢体语言让人记忆深刻,有启发性,有解放性,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