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亚铁锂的发展前景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束,“减排低碳”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会上,中国政府明确了减排目标: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 ~ 45%,这是我国从能源强度到碳排放强度的质的变化。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相当一部分行业必须寻求减排技术的重大突破,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因此,在未来,中国需要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以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

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其能源结构相对“清洁”,低碳与节能息息相关。基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即对高能耗电力的需求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步增长。对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来说,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增加清洁能源和降低单位GDP的煤炭消耗,这就需要改变目前国内现有的能源结构,发展新的能源结构。

因此,随着低碳经济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GDP的增加不会与碳排放完全成正比,同时也会为我国进一步实现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第一,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磷酸亚铁锂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各国在国家战略层面都非常重视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扶持资金和政策力度非常大。中国在这方面也是非常支持的。以前关注镍氢电池,现在更关注磷酸铁锂电池。

第二个代表了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一种实用的新型锂电池,代表了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迄今为止发明的最理想的动力电池。虽然目前在技术和价格上有一些缺陷,但毕竟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磷酸亚铁锂技术不会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已有A123、Valence、Phostech等成熟技术的先例),且价格会随着产能的扩大而大幅降低,未来甚至会成为最便宜的动力电池。

第三个超大市场容量

磷酸亚铁锂行业的市场蛋糕超乎想象。据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正极材料市场容量数百亿,电池市场容量5000多亿。

第四,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电池行业的发展规律,无论是材料还是电池,基本都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能够抵御周期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磷酸亚铁锂作为一种新材料和电池,随着存量市场的发展和增量市场的渗透,其增速明显快于电池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第五,应用范围广。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广泛,主要包括:

(1)储能设备

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系统的储能设备;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与太阳能电池配合使用作为储能设备(比亚迪已经在生产这种电池);

(2)电动工具

大功率电动工具(无线);电钻、割草机等。;

(3)轻型电动汽车

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休闲车、高尔夫球车、混合动力车、电动轮椅、电动推车和清洁车;混合动力汽车,中国近2-3年的发展目标;

(4)小型设备

医疗器械:电病、电动轮椅、电动滑板车、氧气呼吸器;玩具(遥控电动飞机、汽车、船);

⑸其他小电器

矿灯;植入性医疗器械(磷酸亚铁锂无毒,锂电池只能满足要求);

(6)军事和航天领域

如UPS、通信设备、遥测系统、无人侦察机等军用储能设备;也是军事和航天领域最好的动力电池。

第六产业有利可图。

磷酸亚铁锂的工业利润率很高,正极材料毛利在70%以上,电池毛利也在50%以上。而且由于未来强势市场的支撑,行业将长期保持较高的利润率(初步推测为5年)。

第七,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磷酸亚铁锂行业有一定门槛。没有人会成功,尤其是在材料领域。技术壁垒很高,可以避免太多的竞争。作为这个行业的新企业,选材料当然比选电池更明智,因为现有的锂电池厂商很多,尤其是大的,地位很难撼动,切入磷酸铁锂电池更有优势。

第八,不受制于国外市场。

磷酸亚铁锂行业不会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原料设备不会受制于国外企业,国内整个产业链相对成熟。同时,磷酸亚铁锂的研究和产业化,国内外差别不大,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和太阳能电池行业很不一样。多晶硅原料(指过去)和太阳能电池的终端应用市场都在外面,受国外政策和市场变化影响较大。这些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已经显现。

综上所述,磷酸亚铁锂市场空间广阔,是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虽然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电池行业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