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钱有势的男人是怎么化妆的?

化妆总是被狭隘地认为是女人的专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代男人和古代男人都是如此。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男性对外貌的追求达到了顶峰,不化妆都不好意思出门。我们来看看古代男人是如何保养皮肤,打底,上妆的。

护肤打底

每一个爱化妆的人,一定非常注重护肤。古代男性最喜欢用的护肤化妆品是面部脂肪和口腔脂肪,功效和现代人用的面霜、润唇膏差不多。

琼高玉棉纸

古人最注重肤色,面部脂肪是最关键的护肤品。面部脂肪,即用来滋润面部的油,通常来自动物体内,例如牛的骨髓。北魏的贾思勰在《齐·姚敏书·植红蓝花栀子花》中写道:“面肥结合之法:用牛骨髓。”

面部脂肪除了保养皮肤,还能让皮肤有光泽,显得有活力。为了使面色更加红润,古人还服用药物。在《世说新语》中,言和说:“服用乌石散,既是治病,也是愉悦精神。”原来药用的乌石散,服用后会让人有发热的感觉,短时间内会让人精神错乱,类似于毒品。

桂花口服脂肪

古代男性使用的口脂一般是无色的唇脂,由动物脂肪、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如羊脂、麝香、松香、香油等。《外台秘笈》中详细介绍了口服脂肪的多种配方和香型。

魏晋时期,口脂是上流社会男人化妆的必备之物。它最重要的作用是滋润嘴唇,防止嘴巴开裂,此外还能让嘴唇看起来更有光泽。

唐朝时,在腊月里,皇帝会给官员,尤其是边塞将领吃面脂和口脂,容器用玉和银制成。"在腊月,他们被给予了一个宴会和口服脂肪药物,其中充满了玉和银"安慰他们。

每次唐高宗都会把上中向他进贡过的口脂和面脂,挑选一些他很器重的“北门学士”。这些单身汉经常和皇帝一起宣读帝王的奏章,决定朝廷的大事。看来这些护肤品还是挺适合当时权贵的。

明万历年间的内阁官员张,以爱化妆著称,尤其是护肤品。据《万历野集》中“士大夫”的记载,张宫“使其香香,早晚递进”。早晚用护肤品,挺符合现代人护肤节奏的。

熏制的衣服和刮过的脸

熏衣草,效果类似喷香水,就是在香炉里点燃香料或者熏笼熏衣草。这些香料不仅非常香,而且非常珍贵。它们都是从南海西部地区的国家进口的,如松香、苏合香、安息香和郁金香。后来,熏制的衣服演变成了佩戴香包。

香炉

香的味道相当持久。即使香炉熄灭了,香味还会持续几天。《太平宫取五香炉》中记载,于迅到别人家“坐了三天”。这比你喷多少香水都有用。

但是,这么奢侈的香料,如果遇到准备让天下昌盛的统治者,就完蛋了。曹操曾经颁布过焚香焚香的禁令。“昨天,当世界被决定的时候,我在家里禁止了芳香疗法。再禁,不焚香!是不允许穿香的!”即便如此,香香还是忍不住。文人佩戴香囊还是很常见的。东晋名将谢玄,年轻时“非常爱戴紫色香囊”。

美男子潘安穿越市场。

剃毛,俗称剃毛。在古代,公认的美男子形象是“又白又瘦,留着微微的胡须”。这相当考验剃须的技巧——如何把脸上的胡须和毛发剃掉,留下一点点“微胡须”恰到好处。

在韩乐府的《尚墨桑》中,美女秦洛甫断然拒绝了前来探听的使者,理由是她已经有了一个足够好的丈夫。她这样称赞丈夫的美貌:“他干净白皙,留着胡子。”

留着小胡子的干净脸几乎是一个英俊男人的标准。

打扮得很好看。

漂亮男人的古老标准

在古代,俊男的首要标准是皮肤白,最好能达到“皮肤白,如珠如玉”的程度。白色不仅能掩盖丑陋,还能让人感到有爱。汉代美男子张苍违法被判死刑。行刑那天,他一丝不挂地站在砧板上。一看到官墓,张苍高大魁梧,皮肤白皙润泽。这么帅的人死了很可惜,所以请求刘邦宽大处理。张苍活了下来,最后当上了西汉丞相。

而东方人的肤色本来就是黄色的,想要变白,只能靠画画来实现。芙粉,也就是粉敷,从现代的角度来说是粉底。最古老的化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由米粉研磨而成,另一种是将白铅变成糊状,俗称“胡粉”或“铅花”。

美男除了皮肤白,还应该“长得像桃花”。白里透红成了古代男人化妆的终极追求。芙粉施朱,通俗地说就是涂白色粉底和胭脂,相当于腮红。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言和非常爱美,出门从不化妆,因此被称为“施粉的贺郎”。史书记载他:“我不想摆脱我的白脸,但我照顾我的影子。”整天化着妆,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妆容,爱美的程度和今天吃完饭还要化几次妆的女人差不多。

然而,言和本人是一个英俊的男人。在《世说新语·容止》中,他写道“他的脸是白的,姿势很美”。有多白?曹丕也想知道魏文帝的情况。他认为这一定是因为言和涂了粉。为了测试他有没有化妆,曹丕在大热天把他叫到身边,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言和当场大吃大喝,用袖子擦着脸上的汗水。出乎曹丕意料的是,言和一点粉都没掉,皮肤甚至更白更红了——谁知道这个言和画的是什么粉,要不然他早就猜到曹丕的心思了。

京剧里,曹操的白脸不是空穴来风。三国时期,敷粉其实是曹氏的一种“家风”。曹家和曹的女婿都喜欢涂脂粉。曹操之子曹植也爱美。据《魏徵王参传》记载,曹植非常崇拜的韩丹春第一次拜访曹植时,曹植刚刚洗过澡。虽然非常渴望和韩丹春聊一聊,但这个形影不离的人为了敷粉,让自己尊敬的客人在大堂等了一个多小时。

其实古代男妆还是挺有争议的。北齐颜之推对化妆的贵族子弟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在《颜氏家训》中说:“梁朝鼎盛时,贵族子弟愚昧无知...皆熏衣,刮面,施粉,施朱。”到了武则天时代,对男妆的攻击愈演愈烈,“油腻脸”成为男妆的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