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违法、刑事违法和民事违法的区别

违反不同的法律法规,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区分如下:

1,违法违规不一样。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法规、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行政法规的,均属行政违法。民事侵权违反民事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是触犯刑法,应受刑法惩处的行为。它们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所有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刑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国刑法》。

2.法律责任不同。

行政违法的法律责任是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指依据国家行政法规或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人给予的处分。行政处分可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其中,行政处分又叫纪律处分,一般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行政处罚一般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行政拘留以及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民事侵权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责任。公民、法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刑事违法的法律后果是刑事责任。刑事处罚包括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是最严厉的。

减刑的条件和限制

减刑的条件主要包括:阻止他人进行重大犯罪活动;举报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创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在抵御自然灾害或者消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减刑限额: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三年;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缓刑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二十五年,缓刑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的,不得少于二十年。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到你。如有其他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减少其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十九条* *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认可、追认;但是,纯有益的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独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分裂国家的行为,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的行为,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行为,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都应当依法惩处。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