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程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通过考试,测试考生对标准化专业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是否符合标准化工程师资格要求。
二、考试科目和题型
考试科目为《标准化理论》和《标准化综合应用》。
“标准化理论”考试题目有:
1.选择题:从每道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
2.选择题:从每道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标准化综合应用考试问题有:
1,分析题:先根据题意鉴别对错,再说明原因。
2.案例分析:运用相关原理和知识对给定案例进行分析。
3.计算问题:按要求计算。
4.改正错误:指出所给材料中的错误,并写出原因。
三、考试时间
标准化理论考试时间90分钟,标准化综合应用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考试要求和内容
第一部分是标准化的介绍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标准和标准化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标准化的原理和作用,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目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考试内容:
1,标准的概念、对象和本质。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标准化方法原理与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化的发展。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及特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中国标准化法律法规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的掌握程度、标准化法律管理特点和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国家职业标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标准的实施要求和法律责任、检验机构的设置要求、上海市地方标准的对象和范围。
考试内容:
1,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系统。
2、?依法管理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规范化法律管理的特征及法律制度。
3.强制性标准的概念、范围和法律地位。
4.国家职业标准委员会的职责。
5.标准的实施要求和法律责任。
6.设立检验机构的要求。
7.上海地方标准的对象和范围。
第三部分标准化表格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标准化形式、参数、模块等概念的掌握程度,简化、统一、系列化、通用化、组合、模块化的特点,以及应用原则。
考试内容:
1.简化和统一的概念和原则。简化和统一的区别。
2.系列化的概念和工业产品系列化的一般步骤。
3.概括的概念、前提和一般方法。
4.组合的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过程和内容。
5.模块的概念。模块化的概念和过程。模块化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6.参数的概念。参数的相关特性。
7.优先数制的优点、应用要点和原则。
第四部分是标准制定程序和编写方法。
考试要求:
测试应试者对标准制定程序和审查阶段的要求、标准编制的规则、内容、结构和要素、标准质量评价的要素、标准内容涉及专利时的处理、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标准制定程序和审查阶段要求。
2、标准写作的一般规则(基本规则)。
3.确定标准内容的原则和要求(重点是产品标准的编写)。标准内容涉及专利时的处理。
4.标准结构和标准元素。
5、标准制备说明的内容。
6、标准质量评价要素。
第五部分采用国际标准。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采用投标的意义、范围、目的、意义、鼓励政策和措施以及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和范围。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范围。
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本原则。
3.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和方法。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5.鼓励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措施。
第六部分企业标准体系
考试要求:
检查考生对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编制原则、总体要求和结构要求,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指导原则、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修订程序和实施要求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指导原则。企业标准化机构设置与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素质。
2、企业标准的范围和实施原则。企业标准制修订的程序和实施要求。
3.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编制企业标准体系的原则和一般要求。
4.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组成。
第七部分农业标准化
考试要求:
测试应试者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综合标准化的概念和特点、农业标准实施监督、农业标准体系特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条件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农业标准化的概念和特征。
2.农业标准体系的特点。
3.农业标准实施监督的内容、方法和形式。
4.农业综合标准化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5、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6.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
第八部分产品实现过程的标准化
考试要求:
检查考生对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产品设计开发基本工作程序以及系列谱、小批量试制、工艺文件、工艺要素、工艺装备、模具、包装等标准化内容和要求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编写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和内容。
2.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基本工作程序。
3.系列光谱的内容构成。
4.小批量试制阶段的工艺、工装等图纸和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的范围和内容。
5.工艺文件和工艺要素标准化的内容。
6、工艺装备标准化的内容。
7.模具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8.包装标准化的内容和要求。
第九部分服务标准化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的理解,对《服务贸易总协定》涉及的标准化内容的理解,对服务标准化体系和服务标准的编写。
考试内容:
1,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标准化内容。
3.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原则和结构。
4.服务标准编制的基本规则,标准内容确定的原则和要求。
第十部分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企业信息化基础知识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基本组成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概念。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范围和内容。
2.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原则和结构。
3.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
4.计算机辅助标准化的技术范畴。
第十一部分分为节能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
考试要求:
检查候选人对节能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能源、能源系数和能源指标的概念。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和次要元素。
2、实施环境管理标准的原则。
3、环境的概念、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4.环境管理体系的主次要素。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主次要素。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二部分标准化的经济效果评价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指标体系、计算方法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的意义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概念、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2.评价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意义。
第十三部分测量基础
考试要求:
检查考生对计量的概念和特性、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用法、计量器具及其分类、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对和强制检定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计量概念及其特点。
2、法定计量单位及用法。
3、计量器具及其分类,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4.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对。计量器具强制检定。
第十四部分质量基础
考试要求:
检查考生对质量基本概念、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责任、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和ISO9000集群文件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质量、质量特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2.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
3.质量检验的概念、形式和分类。
4.产品质量责任。
5.ISO9000族文件的结构和特点。
第十五部分认证和认可
考试要求:
检查考生对合格评定基本概念、产品质量认证基本模式和类别、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原则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
1,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
2.认证和识别的概念。
3.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模式和类别。
4.产品认证标准的要求。
5.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
6.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原则和意义。
第十六部分标准和国际贸易
考试要求:
测试应试者对WTO/TBT和WTO/SPS协议的基本原则和内容、TBT和SPS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入世后对质检多边承诺的程度的理解。
考试内容:
1,WTO/TBT协议及其主要内容的定义(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WTO/TBT措施的合法目标。WTO/SPS措施的基本原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特点和表现。
2.中国技术标准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系。
3.标准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4.加入WTO后中国对质检内容的多边承诺。
第十七部分标准和知识产权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知识产权、标准和专利、我国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的基本知识,掌握ISO/ITU/IEC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1,知识产权的概念。
2、专利权的范围和专利的特点。
3.标准和专利的区别。
4.ISO/ITU/IEC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5.中国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指导原则。
第十八部分标准信息管理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标准信息管理和标准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掌握国际标准文献分类法(IC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和标准信息工作内容。
考试内容:
1,标准信息管理和标准文献检索的概念。标准信息工作的内容。
2.国际标准文献分类法(ICS)与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3.标准文献检索程序和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