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委员会专利

?曾庆元

海尔是我人生的大学。

刚走出大学校园,就收到了两份录用通知:一份是国内某研究所,一份是海尔。经过反复考虑,我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选择——我选择了海尔,因为我当时有一个想法,优秀的大企业才会是好大学。选择它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我自己的生活,而这种选择就是十二年。当你真正离开这个你为之奋斗的“母校”时,你会越来越感到感恩和感激。

?站在航母甲板上,快速起飞。

果然,我加入海尔才一两年。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接触过微软、英特尔、三星、LG、索尼、松下等只能在新闻和电视上看到的世界级企业和名人,甚至坐过一轮又一轮的商务谈判的谈判桌。这种经历,实事求是地说,可能在一个小企业、小平台,十几年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生。大而优秀的企业,尤其是能代表民族品牌的企业,就像商业经济海洋中的一艘航母。你虽小,但你的眼光就是载体的眼光。你站在航母甲板上,迅速起飞。一两年后,你可能会飞到别人十年都达不到的高度。

短短几年,我参与并主导了与LG的合作,东芝联合实验室的上市,台湾省盛宝集团的签约,让谈判桌上的日本人惊讶于海尔的年轻。后来参与赞助世界顶级赛事的奥运权益,单项合同文本堆到天花板,以及NBA官方合作伙伴和美国官方指定产品的合同谈判,让NBA联盟的高官和球星代言我国的名牌产品;自始至终推动了与百代、百度、搜狐、淘宝、腾讯、迅雷等互联网巨头新商业模式的联盟。我相信这是很多同行都没有的简历。我不是说我有多优秀,而是我站在海尔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在这个强大的平台上做事。没有这么好的平台,我可能一事无成,或者什么都不是。

给我一个沙漠?还给你一片绿洲

因为企业的精心培育,身边工作的“老师”的言传身教,尤其是集团高层的影响,我才得以在海尔迅速成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通过赛马机制,竞争成为最年轻的部长之一,手下管理着很多高级“厅级干部”。之后海尔培养了我如何从一名优秀的军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能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培养了我从小到大担起重担、抓管理、带领团队、闯出一番事业的能力。特别感谢这个阶段的锤炼和锻造。稻盛和夫先生真正说的是:“工作是锤炼一个人灵魂和斗志的道场”。总的来说,当今世界很少有充满硝烟的战场,但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却越来越残酷。这个时代,经济版图是以品牌划分的,技术版图是以专利和知识产权划分的。大的优秀企业是年轻人最能做出贡献的战场。中国的企业离世界级品牌还有很大差距。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最有可能成为中国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在这个阶段,一场又一场的攻坚战已经打了好几年。在经历了负责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上市、组建新的平板显示事业部和销售团队、成立商业工程部等几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后,当时一批干部唯一的信念就是“给我一片沙漠,给你一片绿洲”,我们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要从别人绝望的大山里挖出我希望的石头,才能不辜负企业提供的信任和舞台。当然,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凝聚着十倍的努力,常人难以理解,但也会收获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成就感。我还记得:我负责的行业第一批声控电视机还没上市就拿到了大订单。为了让新产品如期上市,我在生产线上通宵达旦干了一个星期。为了打开高清电视墙等新产品的市场,东北三省的火车站建设调试持续了二三十天,火车站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半夜差点被打。在与国外品牌的机场显示屏项目“争夺战”中,标书的每一行、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报价,都在每次重大招标前夕被审查、审核,甚至连黎明刚过的招标答辩会的衬衫颜色都被迷信地选为红色。付出才有回报。一年时间,全国各大机场、五星级酒店集团的项目,有很大比例被海尔人拿下。

我现阶段最大的感受是两点:第一,最大的资源支撑是海尔的品牌和平台。无论何时何地提到海尔,客户都会对你敬三分。如果是不知名的小企业,可能连进都进不去;第二,公司信任度高。为了中标,此时腰上挂着公司印章和企业公章,公司各相关部门立即响应,24小时支持,调动资源的权限也很大。可以肯定的是,离开这两点一定是失败的。非常感谢企业和总裁给我这么宝贵的机会。如果是别人,可能不会比我差,甚至比我好很多。

后来我经常跟新员工说“在大企业工作不到五年一定是一知半解,只是学点皮毛,出去会把船给惯坏了,不能轻易跳槽。”如果想得到‘真传’和‘精华’,最好是十年。“这是不断顿悟的十年,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十年!有了这十年,你会知道,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薪水,也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份事业,你是伴随着它成长的。

永远的山?终身大学

我在海尔工作的十二年,其实就是在海尔大学深造的十二年。我非常珍惜这十二年:很幸运有张总、杨总裁这样的大师级企业领袖做校长、导师,有能引领行业的公司高管做榜样、做老师,有在全球各个市场、各个领域做出巨大成就的青年才俊做同志。

他们对我的影响很深,我也被公司领导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因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会议是每周六召开,所以张的首席时间节点在周六前后,他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周五赶回去,经过海尔的全球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和各个国家的销售公司。在总部,我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公司,20多年来一直像普通员工一样打卡。我们杨行长的年龄刚从一个地区考察回来,晚上十点还兴高采烈地通宵开会研究决策...

我很佩服张总的求变创新精神。就像三星董事长李健熙一样,一个伟大的商业领袖永远是企业的敌人。他不为人知,也不知道。他会比行业领先一步改变,以无形赢得有形。20多年来,从质量战略、品牌战略、多元化、国际化、全球化战略,到现金现货、消除库存、业务流程再造、倒三角、人单合一的共赢模式,并不是第一次成为一个行业,而是全球数以万计的员工经历了改革之初的观望怀疑,到实践证明后的坚定信念和坚定遵循。中国很少有企业家看透十年,更别说二十年了。我觉得张局长是一个看透了一个时代的人。自1984年成立以来,海尔的战略没有犯过大的错误。面对这么多年的质疑和诋毁,需要非常高的决心、境界、决心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一个人最难管理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有的管理干部都得益于张总这位精神导师的教导,基本上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每一次新模式新变化的萌芽和推广,每一次创业周年的演讲,每一次春节年会的寄语,甚至每一次高峰论坛的演讲邀请,每一次与世界大师的对话,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保命和思想的沐浴。当然,面对市场的压力和雷棍也让大家快速成长。张总本人学识渊博,对企业管理中经常引用的中国古代哲学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他非常善于学习。几十年来,他一直关注着世界上最前沿的商业模式变革和最时尚的西方管理思想。正是因为这种言传身教,海尔干部非常渴望学习。出差的时候,行李箱里一定要有一本新书。机场成了管理干部学习的最佳场所。有时候我会想,我是多么幸运,能和张总这样的企业领导如此亲密地共事,总能面对面地聆听管理大师们的最新思想,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出差,从飞机的舷窗俯瞰海尔园区和海尔外环内的红色总部大楼。经常坐车路过晚上依然灯火通明的海尔品牌大厦,或者看到海尔的巨幅广告牌矗立在不同的国家。有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我们民族的这个世界级的“品牌建设”,有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我为之骄傲。这时,我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海尔印记”——那就是永远创业,凡事创新的精神。

我记得毕业十周年的时候被邀请去大学演讲。我说:“什么是母校?那是你在学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评论什么就评论什么的地方,但当你离开后有人说‘不’的时候,你就会和他一起焦虑。”我是“海尔大学”的学生,海尔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我相信,在我离开海尔的这段时间里,每当我在工作上取得一点点成绩,或者在事业上遇到一块硬骨头,我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再努力一点,你是海尔的学生,你不能为难海尔,你不能为难张总、杨校长!”

海尔是我生命中的大学,我将永远是海尔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