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基本措施
1工作职责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事故应急处理可分为初期处理和后期处理,初期处理以站内人员为主;后处理由企业、专业救援队、社会救援组织进行。
1.1初始救援岗位职责
1.1.1现场指挥(事故现场职位最高的人)
迅速判断事故发生的地点、原因和情况;指挥或亲自实施应急措施;指挥启动或亲自启动消防系统;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向有关部门和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向社会救助机构求助。
1.1.2紧急操作
立即判断事故发生的地点和原因,找出处置重点;按照企业预案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切断事故设备与储配系统的连接通道,停泵切断储配系统电源,尽力扑灭初期火焰。
1.1.3消防操作
努力扑灭最初的火焰;立即启动消防水系统,接通消防水枪或启动喷淋系统,对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进行降温或驱散。
1.2救援后的责任
后期救助者岗位,参考方案和各企业方案。
2现场应急响应的基本措施
2.1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
2.1.1装有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发生开放性化学爆炸。
事故发生后,立即向消防机构及相关部门报告,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启动消防喷淋系统对相邻储罐进行喷淋降温,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在远处设立警戒区,等待专业救援机构的救援。
2.1.2储罐在检修过程中发生爆炸。
这类事故中的爆炸性气体来自罐内残留物。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所有生产作业。在检测到罐内爆炸气体在安全范围内后,救援人员戴上防毒面具进入罐内抢救受伤人员,并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
2.1.3储罐及其连接管发生液体泄漏。
(1)发生液相泄漏后,应立即停止一切生产作业,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接通消防水枪驱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并用干粉灭火器作掩护。
(2)如果储罐底部发生泄漏,应开启高压水至储罐顶部,气相液化石油气应回流至其他储罐。
(3)烃泵用于将储罐中的液化石油气倒入其他储罐或槽车中。
⑷用棉被和麻袋包裹泄漏的罐体,并让其冻结,以减少泄漏。
⑸如果连接管泄漏,应使用管夹式封堵装置进行封堵。
[6]警戒区域要看泄漏的大小,下风向的距离要适当扩大。
2.1.4储罐及其连接管发生气体泄漏。
储配站发生气相泄漏后,应停止一切作业,切断与之相连的气源,开启消防喷淋,将灭火器等措施覆盖到位,并根据现场情况实施倒罐、疏散、放空等处理。
2.1.5储罐第一密封面泄漏。
(1)停止所有作业,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打开消防喷淋系统,接通消防水枪,用干粉灭火器进行避风。
⑵启动高压水,将储水罐内的水放掉,连接通风系统。
(3)封堵作业采用法兰式带压封堵设备。
(4)实施烃泵操作,将储罐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倒入其他储罐或罐车。
⑸警戒区域视泄漏情况而定,在下风向适当扩大警戒距离。
⑹救援人员应在风中掩护。
2.1.6与储罐连接的第一个阀体损坏并泄漏。
类似于2.1.4中的处置措施,增加棉被、麻袋包裹阀体,并用水冷冻减少泄漏。
2.1.7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特别注意事项
(1)在救援作业中,应注意绝对避免任何明火、电火花、撞击火花和静电。救援人员应穿防静电服,使用防爆工具。
⑵应急救援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烧伤、冻伤、中毒、触电等伤害及事态扩大。
2.2液化石油气压力罐车事故
液化石油气槽车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基本措施,参见《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槽车事故应急预案》。
2.3液化石油气压力管道事故
2.3.1液化石油气压力管道爆炸。
液化石油气压力管道爆炸后,一般会继续燃烧形成火灾。此时,应立即切断储罐的紧急切断阀;停止泵;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关闭事故燃烧点两端最近的两个阀门;打开消防水,连接消防水枪对准燃烧点附近降温;如果燃烧管道靠近储罐,应启动类似储罐的喷淋系统进行喷淋冷却。燃烧火焰减弱后,应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如果火被成功扑灭,泄漏逐渐减少,人员应在远处监控,让其完全泄漏。如果火势难以控制,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求助。
2.3.2液化石油气压力管道发生气相泄漏。
如果气相泄漏量较大,应立即停止生产,关闭最靠近泄漏点两端的两个阀门,让其蒸发后再进行更换;如果气相泄漏量较小,且远离充装区和烃泵区,应就地停止作业,关闭最靠近泄漏点两端的两个阀门。人员应在上风处用手持灭火器进行监控,停止后更换泄漏物。
2.3.3液化石油气压力管道发生液体泄漏。
(1)立即停止一切生产作业,关闭储罐紧急切断阀,关闭最靠近泄漏点两端的两个阀门,并在上风处监视灭火器。
⑵如果泄漏管道直径大于或等于DN80,长度大于100m,且泄漏孔面积小于5mm,则应采用气相吹扫管道内的大部分液体。
(3)如果泄漏管道直径大于DN100,长度大于100米,泄漏孔小于10毫米,应立即用堵漏设备进行堵漏。
(4)如果泄漏管道与压力罐车装卸平台和气瓶充装平台连接,可以通过空罐车和空气瓶将管道内的部分液体倒出,在不堵塞的情况下降低管道压力。
5]如果泄漏量较大,且风向朝向非生产区、配电室、发电机房或其他有明火的地方,应停止该区域的所有明火,切断电源。
[6]储油母管(如码头储油母管)发生火灾、爆炸、大量连续泄漏事故时,应根据事故情况向海事公安消防、港口交通、海事等部门报告,请求协助指挥救援。
2.4液化石油气钢瓶事故
2.4.1钢瓶在充装操作中发生事故。
(1)充装人员应立即通知泵停止运行,停止所有操作,关闭充装母线阀门,切断储罐与充装平台之间的工艺连接,关闭所有充装枪的根部阀门。
(2)立即在附近拿一个干粉灭火器,对准着火点灭火。
(3)开启消防喷淋装置,对装瓶室内的其他气瓶和工艺管道进行降温。消防水枪瞄准事故气瓶及附近气瓶进行重点降温,以消除事故气瓶周围重气瓶超温,引起连锁爆炸。
(4)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将火场附近的重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4.2气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
(1)如果已经发生爆炸,司机和押运员应立即报警,并设法自救,设置警戒,切断交通,等待专业救援机构的救援。
(2)如果火苗较小,应由司机负责警戒,押运员立即拿车载灭火器对准事故钢瓶进行灭火。火扑灭后,关闭角阀。如果角阀没有正确关闭,用车载塞子塞住,或者取出泄漏的钢瓶,转移到空旷的地方。
(3)如果泄漏的是液体,应立即将钢瓶翻转或打掉,设法将泄漏转变为气相泄漏,减少泄漏。
(4)对泄漏气瓶进行报警,电话报告上级或相关机构进行后处理。如果泄漏量较大,在保证周边安全的情况下,让其蒸发排空;泄漏量小,公司可以派人现场倒掉或者用密闭桶运回公司处理。
2.4.3气瓶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
(1)现场人员应立即远离气瓶并报警。
⑵现场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切断明火,开窗通风,尽量关闭或关掉小气源,将钢瓶翻转或平放使泄漏的液体泄漏成气体,转移周围人员,将钢瓶转移到相对安全开阔的地方,不使用任何电器(不开也不关)。
(3)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泄漏报警器会检测气体浓度。如果超过浓度,他们应该穿上防护服,使用防爆工具进行抢救,以防止任何冲击和电火花。
(4)将钢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后处理。
2.4.4液化石油气钢瓶事故的特殊预防措施
(1)钢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最重要的是立即转移相邻的重瓶或冷却,避免连锁爆炸。
⑵发生泄漏后,如果附近没有火源,通风良好,危险性较小,但操作仍需小心,避免静电。
(3)钢瓶泄漏后,液体量是气体量的200-300倍,要尽量把液体泄漏变成气体泄漏。
2.5石油气加气站事故
2.5.1压力罐车装卸软管爆裂。
压力罐车装卸软管爆裂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基本措施参照《深圳市质监局压力罐车事故应急预案》。
2.5.2灌装现场泵类设备事故。
(1)立即切断电源。
2立即关闭储罐紧急切断阀。
(3)立即关闭最近的泵入口和出口阀。
(4)如果碳氢化合物泵房发生大量泄漏,在关闭紧急切断阀后,救援人员仍无法进入并关闭进出口阀门,应立即开启消防水系统稀释泄漏点以分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并在监测到液化石油气逐渐变小后,尝试关闭进出口阀门。
⑸泵事故引起火灾的应急处理见2.3.1。
2.5.3现场充装钢瓶时发生事故。
(1)立即停止所有填充操作并停止泵。
⑵关闭灌装枪的根部阀和钢瓶的角阀。
(3)如果泄漏引起火灾事故,应急处理见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