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在什么季节养殖?

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

泥鳅喜欢栖息在静水的底部,经常出现在湖泊、池塘、沟渠和稻田底部富含植物残体的泥面上,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生活水温10 ~ 30℃,最适水温25 ~ 27℃,应为暖水性鱼类。

当水温上升到30℃时,泥鳅就潜入淤泥中度过夏天。冬季水温降至5℃以下时,钻入泥中20 ~ 30cm深度越冬。

泥鳅不仅能通过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道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塘底部的污泥、腐殖质等物质腐烂,造成严重缺氧时,泥鳅还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通过嘴直接吞入空气,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慢慢下潜时,废气从肛门排出。

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浮出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所以被西欧人称为“气候鱼”。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时,泥鳅钻入土中,靠少量水分保持皮肤不干燥,靠肠道呼吸维持生命。次年水涨,我再出山。

扩展数据

泥鳅养殖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保证水质。

每天定时检查水质,保持溶解氧在4 mg/L以上,pH 7.5 ~ 8.5,透明度20 ~ 30 cm。如果发现源水水质较差,可在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 ~ 20天施用1次。此外,水生植物的引水功能也不容忽视,比如水芹,可以起到很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

二是疾病防控。

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消毒可使用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杀灭水中的致病菌,预防细菌性鱼病。漂白粉每半个月使用1次,用量为1g/m3;全池定时喷洒1%聚维酮碘,用量为0.5g/m3;每半个月用0.2g/m3溴氯海因或20g/m3生石灰在全池喷洒1次。

三是保证饵料质量。

夏季泥鳅生长速度快,要尽量投喂螺肉、鲜蚯蚓、蝇蛆等动物蛋白饵料,由一天一次改为一天两次,投喂量以当天吃泥鳅为宜。巡塘时,要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和病情,及时清除剩余饵料。

百度百科-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