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气候状况
年平均降水量丰富,大部分地区为1,000 ~ 1,350 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尤其是春夏之交的雨夜,素有“夜雨”之称。
重庆年平均相对湿度大部分在70%~80%,在全国属于高湿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65,438+0,000 ~ 65,438+0,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是我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
主要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充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云多,霜雪少;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
重庆在地形和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多雾,素有“雾都重庆”、“雾都”之称。年均雾日104天,而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日本东京年均雾日只有55天。墙山区的吴韵全年有204个雾天,被称为“天下第一”。
扩展数据
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彭河、酉水河。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量665公里,穿越巫山三个背斜,形成了湖北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来自西北,在渝中区汇入长江,乌江在涪陵区汇入长江。有毕丽峡、温塘峡、观音峡,是嘉陵江的三峡。
重庆北部有大巴山,东部有巫山,东南部有武陵山,南部有大楼山。重庆主城区海拔大多在168 ~ 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是巫溪县东缘梁杰主峰银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的是巫山县长江面,海拔73.1米。重庆的高差是2723.7米。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区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1%;
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5.46438+0%;海拔800 ~ 1200m的168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42%;海拔1.280米的1.28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6%。?
重庆地势自北向南向长江流域逐渐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为丘陵和低山,东南部为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坡多,故称“山城”。总的地形是东南东北高,中西部低,从北到南到长江流域逐渐降低。?
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彭河、酉水河。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量665公里,穿越巫山三个背斜,形成了湖北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来自西北,在渝中区汇入长江,乌江在涪陵区汇入长江。有毕丽峡、温塘峡、观音峡,是嘉陵江的三峡。
重庆是中国唯一设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
2012年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还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
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54.38+0.93万,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为654.38+0.39万,其次为苗族,约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人口的5.8%。
重庆的经济建设基本形成了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2017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54.38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6.9:44.1:49.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民国十九年(1930),在卢作孚的倡导下,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北碚成立。它由四个研究所和博物馆、图书馆和公益学校组成,从事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70]?民国二十二年(1933)在重庆建立四川中央工业实验站,在重庆磁器口建立四川中央农业实验站。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国化学会重庆分会成立。民国25年(1936),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中国护理学会由南京迁至重庆。
2017,重庆研究与实验开发(R & amp;d)支出约350亿元。年末,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4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个,其中国家中心10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4个。
全年,* * *受理专利申请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万件。授权专利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6138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2027家,有效发明专利2.2万件。全年技术市场签约2129个,成交金额1,21.7亿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