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款是什么意思?
扩展数据:
一个
明星的同款就是明星的同款。在电商平台上,“明星同款”是商家最常用的噱头之一。这种热销的方式屡试不爽,消费者对此也非常热情。近年来,给明星买同款似乎是一种赶潮流的新方式。
但有调查显示,电商平台上很多“同款明星”其实都是山寨的“同款货”。这种利用“明星效应”销售山寨商品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侵犯了厂商的商标专用权。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明知低价的“明星同款”有猫腻,还继续跟风,并不是理性消费的行为。
2019央视春晚一结束,相关的“明星同款”就上了热搜。有媒体梳理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用同款口红、同款大衣作为标签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比如“李思思荧光口红”、“玛丽大衣”,甚至标有“舞台魔术”、“刘谦春晚”的酒壶也在销售。然而,
以“同型号口红”为例。有商家表示,是因为看到“李思思口红”上的热搜后,很快找到了同色号,连夜上架。不过不能确定店里卖的口红和名人用的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涂上颜色会更相似,而且宣传“名人用同款口红”也只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搜索。
电商平台上的“明星同款”大多号称“正品”“授权”,但品牌、规格等主要信息还是很欠缺,价格比正品低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种做法是否踩了法律的红线?有法律人士指出,使用名人照片进行宣传是否侵权,主要看是否得到名人授权。
如果未经授权使用,则涉嫌侵犯明星的肖像权等民事权利。对于山寨的一些同款商品,山寨销售品牌服装也涉嫌侵权,主要是侵犯了厂商的商标专用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等权利。
第二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对被称为“商场同款”的线上线下产品质量进行了一次小型抽样调查。报告显示,62对抽样样本中,约95%的情况属实,但抽样也发现,电商折扣越多,商品质量越不稳定,折扣在10%以上的商品未检出质量问题,但折扣在30%以下的“同折扣商场”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明显增加。中消协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醒,对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较大的产品要理性分析,其他消费者要注意产品。
除了方便,网购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一直是价格优势,以至于有些消费者去实体店看款式,试尺码,然后转身去网店下单,这就带来了网上同款商品质量是否也有保障的问题。虽然抽样结果显示,约95%的“商场同款”是真实的,但这还不足以让消费者感到乐观。
经过对报告的仔细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调查样本均来自大中型商场、超市和大型电商平台,且属于消费者熟悉的日用品牌。就像很多人认为平台上的自营、旗舰店、授权店比一般的合作伙伴、卖家有更好的质量保证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述抽样结论其实是基于品牌和平台的背书,与部分消费者网购的真实体验未必相同。不然媒体时不时报道的靠网购的高仿服装。
“约95%的‘商场同款’是真的”并不能完全让消费者放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因为整体的改善而忽略局部的、细节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样重要。比如调查中提到的,折扣低于30%的‘商场同款’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明显更高,这其实是在提醒消费者,不要只图便宜,更要小心,至少要站在卖家这边。
再者,从报告的检测结果中不难看出,对比食品、日用品等抽样品类,服装样品8对中有4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化妆品6对中有1对不符合标准。两者的同构成为本次抽检的“重灾区”,3对样品的线上线下购买价格相差超过30%,可见消费者在网购时不仅不符合国家标准。
应该承认,即使调查中抽样的样本总数有限,“约95%的‘商场同款’是真实的”仍然体现了从平台到正规商家在提高消费者网购质量方面的努力。即便如此,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完善对消费者网购权益的保护,真正实现消费者线上线下的权益也可以“同款”、“同质”。
近年来,从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到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相关部门在立法层面确实做了一系列努力,为保护消费者网购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方面,仍然需要监管创新。在实际的司法诉讼中,如何改变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强化商家和平台的举证责任,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国家工商总局此前强调的,加强互联网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民生保障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网络市场秩序的迫切需要。期待各方树立更强的责任意识,齐心协力,下好规范互联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这盘棋。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明星同款
参考来源人民网-观点-南方日报:仍需谨慎“商场同款95%左右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