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的创始公司

“其实我在成立公司之前就做了很多准备。”赵鑫说,他读研究生的时候,从事的是成立公司核心技术分离膜的研发工作。

"提倡环保是大势所趋."赵鑫说,他研究这项技术主要是希望能生产出一种油气回收的设备,即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性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冷凝或膜分离等一两种方法减少油气的污染,或者将油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汽油,从而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他本人自信“21世纪是一个膜分离的时代。”但他并没有急着注册公司,而是去了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做技术员。

“老板肯定没那么好。”赵鑫说,他想在这个企业积累一些管理经验,然后自己当老板。

赵鑫研究的有机气体分离膜被评为十大优秀专利。

麻烦的是第一步。

他通过透支信用卡来获得报酬。

5438年6月+2007年10月,赵鑫突然炒了老板,在秦淮区科技创业中心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原来他嗅觉敏锐,已经预感到商机来了!

“当时国家颁布了储油罐、加油站、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赵鑫表示,这一系列国家标准的出台,为企业发展迎来了契机。当时他了解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储油库、加油站不能直接向大气排放油气,必须在2008年5月奥运会前全部重建。

抓住这个机会,赵鑫很快成立了公司,将技术投入到产品应用中。这个机会让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北京有30多个油库,我给5家民营企业做过油库。”赵鑫说,万事开头难。起初,这些油库和加油站并不十分信任他的产品。无奈之下,他只好垫资,将设备无偿投入这五家企业。然后把回收的汽油打折卖给他们。“其实我赚的第一桶金都是从空中‘捞’来的。”

然而,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好日子很快就要过去了。

整个2009年,他的企业几乎没有接到任何业务。其他三名股东也无法再投资。当时公司资金非常紧张,不仅拖欠了半年的房租,连员工的工资都是刷卡支付。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赵鑫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坚持”很重要。

欢迎发展的机会

公司每年纳税900多万元。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秦淮区政府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回想起最艰难的日子,赵鑫很感激政府没有把他踢出工厂。凭着自己的坚持,他一直等到春天。

随着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开幕,赵鑫和他的公司迎来了机遇。2010,他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世博会春风的六个油库。

“我们的产品在技术和性能上不逊于进口产品,但价格却比国外低很多。”2011继续调整经营策略,成功将产品投放到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他们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纳税大户。”

环保产业前景广阔

他试图在三年内将公司上市。

“南京一* *有八个油库,目前正在改造,其中四个是我们公司做的。”赵鑫说,2012年,他要下大力气纳税到2000万。他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让公司上市。

如果把南京每年泄漏的油气全部回收,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还能带来经济效益。赵鑫算了一笔账。一个常规加油站改造后,一般每个月能回收3吨左右的汽油。

“无论是上市还是盈利,都只是我理想的一部分。”已经是千万富翁的赵鑫坦言,这样做更大的意义其实是倡导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