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是什么,FM?
其目标是实现最高1Mbps的数据传输速度(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ps),最大传输距离为10米。用户可以未经许可使用2.4GHz 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在上面设置79个1MHz带宽的频道,每秒切换65438次。这就是蓝牙技术的由来和特点。使用蓝牙技术进行通信的设备可分为“主叫方”和“接收方”,它们决定了频率滚齿模式。主叫方可以同时与7个接收者通信。因此,主叫方可以与7个接收机和8个设备连接到一个名为微微网的子网。微微网中的接收者可以同时是两个以上微微网的接收者。1999年7月,蓝牙发布了正式规范BluetoothVersion 1.0。符合该规范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将于1999年底或2000年初上市。宣称将蓝牙技术商业化的企业与日俱增。目前,蓝牙标准化组织“BluetoothSIG”的成员企业已经增加到800多家。
蓝牙技术的初衷是用一种小型、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代替线缆,将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以及各种数字信息设备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个人网络,使其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化移动便携设备无缝实现资源共享。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再过几年,全球将有数以亿计的数字手机、PC和各种信息设备将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接口作为标准配置。蓝牙技术将在很多领域迅速发展,其典型的应用环境包括无线办公、汽车工业、医疗设备等。蓝牙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潜力巨大。这项技术正在成为21世纪的投资热点。
所谓的蓝牙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可以有效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可以成功简化这些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快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更通俗地说,蓝牙技术使现代便携式移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无需线缆即可接入互联网,其实际应用可以扩展到汽车等各种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产品和信息家电,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蓝牙”形成的背景如下: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Intel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还成立了蓝牙特别兴趣小组,使蓝牙技术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芯片霸主英特尔负责半导体芯片和传输软件的开发,爱立信负责射频和手机软件的开发,IBM和东芝负责笔记本电脑接口规范的开发。1999下半年,著名的行业巨头微软、摩托罗拉、三康、朗讯以及蓝牙任务组的五家公司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热潮。全球业界即将开发大量蓝牙技术的应用产品,这使得蓝牙技术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预示着21世纪初将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全球无线通信浪潮。
什么是蓝牙?
蓝牙是由东芝、爱立信、IBM、英特尔和诺基亚于1998年5月提出的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可实现10米半径范围内单点到多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Mbps。通信介质是频率在2.402GHz至2.480GHz之间的电磁波
频率调制
调频
我们习惯用FM来指代一般的FM广播(76-108MHz,国内87.5-108MHz,日本76-90MHz)。其实调频也是一种调制方式。即使在27-30MHz的短波范围内,它也被用作业余无线电、空间和卫星通信的波段。调频收音机就是调频收音机。
调频调频是收音机功能。作为MP3的附加功能,从实用的角度来说,现在的MP3在这方面并不是很好。应该说不如普通收音机,在接收范围、精度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只能说是有益的补充。当然,如果你关注这个功能,也有产品做的不错。在具体型号上,针对FM细分不同的产品,选择的频道是否可以保存,可以保存多少个频道,立体声和普通频道可以自己设置,也可以机器设置。
调频(FM)合成技术
调频是电子音乐中最有效的合成技术之一。它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ohnChowning博士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宁拙在斯坦福大学开始使用不同类型的颤音。他发现,当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并超过某一点时,颤音效应在调制声音中消失,被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声音取代。
今天,似乎只有宁拙最常用的调频技术(即调频广播)在完成广播。然而,宁拙的意外发现让这种传统的调频技术在声音合成中有了新的用途。当宁拙了解了调频调制的基本原理后,他立即开始研究调频理论合成技术,并成为1966年第一个利用调频技术制作音乐的人。
基本原理
音频信号的变化通常是周期性的。音频调制技术最容易理解的例子之一就是小提琴和揉弦。揉弦通过手指和手腕在琴弦上快速振动,使琴弦的长度快速变化,最终影响小提琴声音的柔和度。和“调频无线电波”一样,“调频合成理论”也有两个要素:发音体(载体)和调制体。语音体,或者说载体体,是实际发出声音的频率振荡器;调制器,或称调制器,负责调节变化载波产生的声音。载波频率、调制频率和调制值是影响调频合成理论的重要因素。
最基本的FMinstrument包括两个正弦振荡器,一个是稳定载频fc(carrierfrequency)振荡器;一个是调频振荡器。载波频率被添加到调制振荡器的输出中。载波振荡器是具有fc频率的简单正弦波频率。当调制器发生时,来自调制振荡器的信号,即具有fm频率的正弦波,驱动载波振荡器的频率向上或向下变化。比如一个250Hz正弦波的调制波调制一个1000Hz正弦波的载波,也就是说载波产生的1000Hz的频率每秒会受到250次的影响。振荡器和载波都是具有频率、振幅和波形的周期或准周期振荡器。
在调频技术中,调制器的幅度在调频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调制器的幅度影响载波频率调制的深度。如果调制信号的幅度为0,则没有调制。因此,正如调幅(AM)中调制器的频率影响载波的幅度一样,调频(FM)中,载波的频率变化也受调制器幅度变化的影响。
所以在调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1。调制体的频率影响载体频率的速度变化。2.调制器的振幅影响载波频率的深度变化。3.调制体的波形(或音色)影响载频的波形变化。4.载波的振幅在频率调制期间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