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纱的技术进步】转杯纺纱
1转杯纺的技术进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1.1自排气转杯纺纱机与吸气转杯纺纱机的竞争
20世纪60-70年代,捷克自排气转杯纺纱机主导了世界转杯纺纱机市场。但西方三大机械制造商(当时瑞士的立达、英国的普卢塔尔、德国的因果律)避开捷克专利,自主研发抽气式转杯纺纱机,从70年代开始在市场上竞争。相互竞争了30多年,直到1999和2004年,捷克的Elitex公司(现成的Orikon捷克公司)和Usti公司(现成的Rieter公司的一部分)相继从自排气转杯纺纱机转到排气转杯纺纱机。这个比赛在国际上基本告一段落。
1.2车型的竞争
Schlafhorst(施拉夫霍斯特)公司从1979引进Autocoro系列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在转杯纺纱机的自动化、转速、数量等方面的竞争中不断发展。首先是自动转杯纺纱机与普通转杯纺纱机的竞争(包括自排风和排风)。在这场竞争中,普通转杯纺纱机的低速度、低质量和手动接头逐渐难以满足发展中市场的需求,自动转杯纺纱机的高价格也难以被发展中国家接受。
265438年到20世纪初,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出现,如雨后春笋。它将转子改为吸气式,应用半自动接合技术,使转速达到70000 ~ 1.2万转/分。纺纱质量可与自动转杯纺纱机媲美,但机器价格不到自动转杯纺纱机的三分之一。以“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质量和普通转杯纺纱机的价格”赢得了纺纱企业的青睐。
1.3创新与保守技术竞赛
国内外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转杯纺纱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从罗拉到梳理罗拉的牵伸;从需要除杂装置到逐步完善除杂回收系统;从自排气到排气;杯子的转速范围为30000转/分钟到1500转/分钟;从160到500;小卷到大卷;从纺棉到纺多品种多纱号的产品开发;从低档原料、低档产品到中细号针织、机织高档产品;从普通的手动接头到自动、半自动接头;从多故障到少故障,不断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在这场竞争中,不懈创新的纺织机械企业,如施拉夫霍斯特公司和立达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创新和保守竞争使国际转杯纺纱机制造业通过兼并和破产从自由竞争变成国际垄断集团。
2转杯纺纱机的分类和设备选型
2.1按转杯纺纱机的自动化程度分类(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全自动、半自动和普通转杯纺纱机在产量和自动化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普通转杯纺纱机是21世纪以前我国转杯纺纱机的主要类型,其中自排气转杯纺纱机的数量最多。近年来,随着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普通转杯纺纱机正逐渐被全自动和半自动转杯纺纱机所取代。原因是:
(1)普通转杯纺纱机转速低,产量低;(2)自排气转杯积杂等因素,纱线质量稳定性差;(3)接头纱疵、竹节纱疵、纺纱纱疵多;(4)自动化程度低,尤其是接头技术;(5)包装一般很小且成形不良。如果换成大包装,转子转速低,产量低,面积大,经济上还是不太合适。
近年来,普通转杯纺纱机的市场急剧下降,但对于开发非棉纤维、低档粗纱和对转杯速度要求不高的转杯纺纱,使用普通转杯纺纱机仍可降低生产成本,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2全自动和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的比较(表2)
2001-2003年期间,我国引进Autocoro系列和R系列300多套,65438+万头,为促进我国转杯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昂贵的设备价格,高生产成本和欧元升值,中国的纺纱企业停止了。半自动转杯纺纱机虽然在21世纪开始发展,但由于其在产品质量、设备生产率、机器价格、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迅速占据了我国转杯纺纱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也成为我国转杯纺纱机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模式。
3当今世界转杯纺纱机技术进步的特点
3.1自动转杯纺纱机的技术进步
(1)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数量从192逐渐扩大到480 ~ 500台。机头数量的扩大提高了机器的生产率;(2)飞机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可靠性不断提高;(3)纺纱和接头在线检测(纱疵、粗细节、异纤)的功能和可靠性不断提高;(4)自动转杯纺纱机的高速优质生产,使转杯纺纱由中、低支纱向中、细支高档针织、机织纱发展,部分还采用喂入罗拉独立传动方式,可纺出竹节纱等新型纱线;(5)在降低自动转杯纺能耗和提高卷绕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3.2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的技术进步
(1)逐步完善接头装置,不断提高半自动接头质量,可与自动转杯纺纱机媲美;(2)纺纱及接头在线检测应用广泛,其检测功能和可靠性不亚于自动转杯纺纱机;(3)转子转速逐渐升高,已达到65438±0.2万转/分;(4)在降低纺纱成本、扩大纺纱领域、降低能耗等方面已经超过了自动转杯纺纱机。
3.3 auto coro创新型转杯纺纱机的特点
2009年,Orikon集团推出了创新的Autocoro S转杯纺纱机,这是在Autocoro系列自动转杯纺纱机的基础上,吸收半自动接头的特点而开发的新型号。取消了自动接头运行,采用数字接头依次控制各纺纱机的喂入和引纱时间。虽然增加了一些手动关节操作部分,但还是获得了很多优势。(1)提高机器生产效率,降低纺纱成本;(2)具有Autocoro自动转杯纺纱机的纺纱功能、纺纱质量和产量;(3)完全避免了全自动合车的问题;(4)预计机器的价格可以降低。
4中国转杯纺纱技术的进步方向
4.1转杯纺纤维原料继续多样化,原料混合化。
式,综合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
转杯纺的纤维原料主要是棉和化纤,但麻、毛、丝和新型化纤原料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化纤原料(Tencel?莫代尔、超细纤维、差别化纤维和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将为转杯纺纱带来新的活力。在纤维原料的开发和应用中,应采用转杯纺纱来混合利用多种纤维,特别是因为它更适合长、短、粗、细纤维的混纺。综合合理利用低品位纤维原料、废棉、废料、再生纤维等。这些都不适合传统的环锭纺纱。
4.2转杯纺产品向高品质、中细支针织、机织纱方向发展。
展览
在这个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原材料(细度、强度、杂质)的合理选择;半成品的杂质和粉尘含量以及短绒率的降低;转杯纺假捻盘、阻捻器和转杯的优化选择
4.3自动、半自动和多功能转杯纺纱设备
(1)国产自动转杯纺纱机的研发继续向纵深发展。(2)半自动转杯纺纱机正朝着进一步提高转速、提高接头质量、增加机器数量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3)特种转杯纺纱设备开发:中长纤维转杯纺纱机、包芯复合纱转杯纺纱机、竹节纱转杯纺纱机等。
4.4转杯纺企业向规模集约化发展
近年来,大型转杯纺纱企业(如新疆天山集团、浙江科尔公司、山东魏桥集团、江苏方化集团等。)不断涌现。这些企业拥有数十台、数百台转杯纺纱机,配备了开清、梳理、并条专用设备和良好的生产环境,并配备了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使其产品高品位、规模化、优质化、低成本,逐步成为我国转杯纺行业的龙头。中国温州有超过65,438+0,000台转杯纺纱机加工再生纤维原料,形成集约化区域生产。转杯纺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助于提高转杯纺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效益。
提高我国转杯纺纱技术和设备的5条途径
(1)将自主开发国产转杯纺纱机与引进国外先进转杯纺纱机相结合,国产转杯纺纱机一直占据70%以上的领先地位。民营资本在纺织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外资比例较少。
(2)我国转杯纺纱技术进步长期坚持纺机厂、纺纱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件厂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转杯纺纱带动相关专业群体共同发展,例如龙带、轴承、分梳辊、纺纱机注塑模具、齿形带、风机、电工电子零件等。,而且专业化发展也提高了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
(3)重视学术和技术研究与交流,促进转杯纺纱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转杯纺纱的技术交流活动一直在不懈地进行。通过交流,普及转杯纺知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使我国转杯纺实现持久、和谐、健康的发展。
6结论
(1)转杯纺的技术进步是在竞争中发展的;根据我国国情,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将成为我国转杯纺纱设备结构调整的主要机型。(2)我国转杯纺纱技术正朝着纤维原料多元化、自动化、设备多头多功能、产品中细支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3)通过自主、消化、引进相结合,以及纺机企业、高校、纺纱企业、专件厂相结合,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促进我国转杯纺纱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