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航母吗

中国航母的经济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5-22 10:46:03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日前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透露,中国海军将发展新一代军舰和飞机。要进一步增加装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必须加快关键武器装备的建设步伐,发展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等新一代武器装备。此前,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在2009年3月20日会见到访的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中国是唯一没有航母的大国,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母。这一表态被海外媒体解读为中国政府首次公开宣布航母建造计划。据专家估计,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自己使用的航母,并为其配备完整的作战编队,大概需要数百亿元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面临考验的当下,一笔数百亿元的大采购订单,无疑将对中国经济起到提振和加速作用。

“当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坐在车里走了十几公里,看到太阳的余辉照在航母上。起初我们以为这是一座建筑,但仔细一看,我们发现这是一艘航空母舰。在上面看到什么都感觉很新鲜,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没见过航母,很多技术设备都不了解。”年过半百、现为国防大学教授的张海军少将,说起他在广东中山市1985第一次见到从澳大利亚买来的退役航母“墨尔本”号时的情景。他的脸上仍然充满了兴奋,他的眼睛显示出无限的情感。

从那时到现在,张一直是中国航母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倡导者。在他的记忆中,由于航母需要庞大的资金和高科技支撑,这种舰艇的制造曾经是世界海洋强国的垄断专利。过去以贫穷著称的中国,长期实行的是国土防御战略,与航母并无关联。“都被一个钱字难倒了。”张感慨地说。

这个编队花费了数百亿美元

“如果中国想建造一艘航母,像前苏联‘瓦良格’号这样的6万到7万吨的中型常规动力航母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舰船知识》杂志编辑宋晓军告诉记者。据他分析,国外排水量在3万吨到6万吨之间的航母都属于中型航母。如果只计算航母本身的造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艘中型航母的造价约为6543.8+05亿美元。因为首次制造航母需要更多的R&D费用,预计中国制造6万吨左右的航母单价需要20多亿美元。

但是光有航母是不够的。“建造一艘航母并使其具备战斗力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张对说道。

“首先,作为作战平台,航母本身只是第一步。一艘航母出动,需要多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编队才有战斗力。”张告诉记者,以俄罗斯舰载苏-33战斗机为例,单价5000万美元,6万吨级航母可搭载50架左右的飞机和直升机。如果有24架,轻型战斗机的价格将超过十亿美元。

另外,一艘航母需要多艘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潜艇进行全方位保护,常规航母需要燃料补给才能真正形成编队。“现在俄罗斯出售的排水量7000吨的‘现代’级驱逐舰单价是6亿美元。”张说,以此计算,一个航母编队护航和补给的舰艇总价应该在几十亿美元以上。

除了编队费用,航母还需要配套的深水港码头停靠,以及日常维护维修费用。张表示,根据国外使用航母的经验,航母的服役期一般为25年至30年,一般舰艇使用5年至10年时,就要进行中间维修,对部分设备进行大修。

制造比购买便宜。

中国人没造过航母,建造成本比国外有经验的高很多,为什么不考虑从国外买现成的?

对此,宋晓军表示:“自主研发的道路迟早要走。从长远来看,早去比晚去成本更低,利润更高。如果从国外购买一些关键技术,这种武器装备的战争潜力会大大降低。”

张强调,中国有能力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他说,在一些核心技术上,虽然很难,但相信可以通过技术研究解决。“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可能会选择建造一艘滑跃式飞行甲板的航母。这里的关键技术一个是滑跃起飞,一个是着陆用的阻拦索。另外就是指挥起降的空中管制技术。空中制导等技术。”

不过,从经济角度来看,原因大概更简单——自己造航母比从国外买划算。先不说自主研发未来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好处,从目前来看买别人的船也不便宜。在与记者交谈时,张将购买一艘旧航母比作赠送一辆“旧林肯汽车”。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如果要用的话,必须从国外买很多零件,还要交很高的维修费。“这个成本很高,”张对说。“以印度直接购买俄罗斯旧航母为例。这艘旧航母的最终试航将耗资至少34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

再说中国人自己造航母,省钱的地方多着呢。“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在建造航母方面可以在很多方面节约成本。”宋晓军告诉记者,首先,经过20多年的研究,我们在造船和电子设备方面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同时,我国海军部队建造的大量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也可以直接用于航母编队,避免了许多重复建设费用。

另一方面,张提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使中国航母的维护成本远低于外国,而一艘航母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高。据了解,目前美国每艘尼米兹级航母在50年生命周期内的维护费用为200亿至30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单笔支出是人力。“这也意味着,如果能降低人工成本,就能省下一笔可观的钱。”

此外,张还提到,参与建造航母的上下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可以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保证又快又好的交付,从而节省大量建造成本。同时,走“军民融合”之路,也可以充分利用民企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为航母发展节约成本。

“中国发展航母也是一门生意。”

“虽然建造航母是一项巨大的投资,但我国此时考虑建造航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张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海军在技术装备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一个核心的东西来整合力量结构,真正提升海军的实力。“航母是一个能够带动海军力量结构发展的核心。航母作为海上浮动机场,能使海军迅速形成战斗力,具备了对空、对海的作战能力。”

据了解,虽然中国领海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但海域争议一直不断:日美应合作保卫钓鱼岛;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鸟枪礁和广兴子礁“宣示主权”...中国的原则“主权归我,争议搁置,* * *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但“除了海上安全的考虑,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是中国建造航母的最佳时机。”宋晓军说。

据他分析,首先,国内外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成本会有所节省。此外,金融危机让本来就产能过剩的中国造船业面临被迫优胜劣汰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建造航母和相应的编队舰艇,可以加速优胜劣汰的进程,使一些常见的海洋配套设备尽快国产化。

不仅如此,现在建造航母还会给中国国内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造航母不是一下子买衣服的事,更像是培养一个孩子。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它对经济的拉动和刺激会持续很长时间。”张对说道。他告诉记者,一艘船至少需要上万家厂商配合国家正在进行的4万亿投资,庞大的航母工程建设将惠及多个行业。其中包括造船、电子、军工、电力、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同时,几年的建设周期也会刺激中下游大量企业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刺激相关股票的上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国的航母甚至会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贡献。张告诉记者,中国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航空母舰。它应该走国际合作的道路,学习、引进和利用世界上所有可用的技术,然后进行综合集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经济角度来说,对于国外来说,中国发展航母也是一笔生意,会吸引世界军工厂商积极参与。”

“这么大的项目,中国航母的建造将形成一个长期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希望这一天早日实现。”张望向远方,也许他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航空母舰的情景。在这位海军少将的心里,这是一个沉甸甸的夙愿。

有人说,中国造航母要花很多钱和精力。有这个财力,不如从国外多买几艘驱逐舰,多造两艘潜艇;有了这个人力,还不如多做加工贸易和出口创汇。中国为什么要造航母?为什么现在建?建造航母的收益能弥补成本吗?本文将试图回答这三个经济学问题。有人在网上提出,中国建造一艘航母可能要花费近30亿美元。有了这些钱,我们可以造很多新的导弹,很多新的飞机,很多新的卫星,当然还有很多驱逐舰和潜艇,这些都可以提高我们的军事实力。为什么一定要造航母?

随着最近中国政府和军方要建造航母的消息增多,世界上几个大国纷纷表示关注,并对中国可能建造的航母及其编队的性能进行了预测。主要参数包括:航母为常规动力,排水量约5万至6万吨,可搭载约40架俄罗斯苏-33舰载机和部分直升机。

目前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航母。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有9个国家有26艘航母在服役。另外日本有两个准航母,韩国有1。

具体来说,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12艘航母,其中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有9艘,最新的是里根号,其他都是常规动力航母。按航母数量排名,英国紧随其后,拥有3艘“常胜”级常规动力航母。

印度还拥有三艘常规航母,即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海军元帅号、戈尔什科夫号,均由前苏联建造。

法国* * *拥有两艘航母,分别是“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和“克里蒙梭”号常规动力航母。

巴西也有两艘航母,其中1是“巨型”常规动力航母,还购买了法国“伏羲”号常规动力航母的1。

俄罗斯只有1号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隶属于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

意大利拥有1轻型航母“加里波第”号,现在正准备建造1新航母。

西班牙拥有1艘常规动力航母“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号。

此外,日本拥有两艘准航母,均为“大隅”级两栖登陆指挥舰,并计划再建造4艘准航母。

韩国有1艘准航母,即独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