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如何分为通用油和专用油?包括哪些种类的通用油和专用油?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剂分为工业润滑剂和汽车润滑剂。其中,车用润滑油包括机油、水箱和冷却系统油、自动变速箱油、齿轮油(手动变速箱用)、制动和离合器系统油、润滑脂等。

润滑油的组成以及合成油和矿物油的概念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对于机油来说,基础油通常占90%左右,其余是添加剂。基础油的质量对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润滑油最基本的润滑、冷却、抗氧化和抗腐蚀作用。但是,为了改善润滑油的性能,润滑油中还含有改善其综合性能的添加剂。机油的添加剂主要有:抗氧添加剂、防锈添加剂、抗腐蚀添加剂、抗泡添加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清净添加剂、分散剂、抗磨添加剂等。以上添加剂是不够的,很多性能需要综合平衡。因此,润滑油需要进行台架试验,通过其在发动机中的综合性能来确定或评价配方的性能。

由于含量占绝大部分,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按照习惯,用物理蒸馏的方法从石油中提取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有些非深度加氢的基础油也要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化学合成得到的基础油(其大部分成分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合成油和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俗称俗语。API(美国石油学会)将基础油分为五类,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通常称为合成油。

常见的合成油通常有:PAO、XHVI和酯类。另外,VHVI基础油的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然有人称之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抗氧化性等)与PAO、XHVI、酯类等相差甚远。PAO和XHVI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油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和PAO的性能差不多,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与前两者不同。

目前,中国的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使用了很多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产品。因此,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洲CCMC、德国DIN等。)逐渐被引用,我国现行的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渐向这些标准靠近,特别是参考了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的标准逐渐一致或彼此相当,中国也不例外。一、分类与ISO(国家标准化组织)一致:* * *十三大类,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油品主要类别均采用国标最新标准分类,我国标准与国标同步。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国的润滑油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对于消耗量最大的内燃机油,我们一般用SD和se两个等级,而发达国家都用过SG和SH两个等级,相差2、3个等级(按字母顺序排列)。中国现在可以生产SE、SF甚至SH级内燃机油,但关键原料:内燃机复合添加剂仍基本依赖进口;这就是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际差距。首先,帮助你了解油桶

无论是壳牌喜力还是其他品牌的机油,其油桶上都有很多英文和数字,经常被新手搞混。虽然有维修工推荐,但一般车主还是没有点。其实只要了解简单的规则,就能看懂油桶上的标志,轻松为自己的爱车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写,SAE等级代表机油的粘度等级。SAE30和SAE40是单级油,SAE 10W-30和SAE 15W-40是多级油。其中,“w”前的数字越小,表示低温粘度越低,发动机在冷启动时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的数字是机油耐高温的指标。以壳牌超级喜力机油为例,最典型的数据是SAE 10W-40。

API机油分为两类:“S”系列代表汽油机油;“C”系列代表柴油机油;当字母“S”和“C”同时存在时,表示该机油通用于汽油和柴油。如果“S”在前面,主要用于汽油发动机。相反,它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

二、机油品牌识别

通常情况下,机油按粘度分类和质量分类。国际上广泛使用的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分类法和API(美国石油学会重力)分类法是两种分类法的典型代表。

按照SAE方法,冬季用油6种,夏季用油4种,冬夏通用油16种。冬天用的油品牌分别是: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天。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温度越低。夏天用的油品牌分别是: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温度越高。冬夏通用油的品牌有: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65438+。20W/30,20W/40,20W/50,代表冬季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粘度越高,适用温度范围越宽。

按照API质量分类,机油分为汽油机油系列(S系列)和柴油机油系统(C系列)。各系列油品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分为若干等级。

国外和香港进口的机油包装上的标志由SAE粘度分类等级和API质量分类等级组成。通常以SAE开头,后面是粘度代码;而按API质量分类的机油标号一般省略API,直接标注质量等级代码。比如标签为SAEl0WSD,表示粘度分类为SAEl0W,质量星级为API SD的冬季汽油机油;标签为SAE30SD,表示粘度分类为SAE30。质量等级为APISD的夏季汽油机油;标签为SAEl0W-30SD(或SAEl0W/30SD),表示粘度分类为冬夏季同时满足SAEl0W和SAE30的通用汽油机油,质量等级为API SD。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机油规格少,品种单调。虽然有传统的分类规范,但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制定的汽车机油新国标分类方法有GB7631.3-89-89国产内燃机机油质量分类和具有同等效力的GAEJ300APR84机油粘度分类。汽油机油分为五个等级:EQB、EQC、EQD、EQE和EQF。这五种汽油机油的使用特点和应用场合如下:

EQB级——用于卡车、客车等在温和条件下工作的汽油发动机,具有一定的清净性、分散性和抗加氢腐蚀性;

EQC级——用于卡车、客车等在中等工况下工作的汽油机,也可用于国外要求SC级油的汽油机,具有良好的清净性、分散性、抗氧化性、抗腐蚀性和抗渗透性;

EQD级——用于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卡车或客车以及部分轿车的汽油发动机,能满足装有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的汽油发动机的要求,以及国外要求SD和SC级机油的汽油发动机,与

EQC级油性能更好;

EQE级汽油发动机,适用于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轿车和某些卡车。能满足装有尾气转化装置的汽油机的要求,国外要求SD级油的同类汽油机性能优于EQD。

EQF级汽油发动机用于在更恶劣条件下工作的轿车和一些卡车,也可用于国外需要SF、SE、SD和SC级油的汽油发动机,其性能优于EQE级油。

新的国内机油粘度分类方法相当于采用了国际SAE粘度分类。

三、机油的分类和不同特性

朋友在选择机油时,往往只考虑价格,而忽略了它的性能,以为机油质量差不多。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人们对机油的分类以及各类机油的不同特性了解不多。

发动机油的特性和区别

美国石油学会(APT)质量分类体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机油分类体系,它根据机油的工作能力,用简单的代码来描述机油。其中“S”用于汽油发动机。从“SA”到“SH”,每增加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就会比前一个好很多,机油中会有更多的添加剂来保护发动机。

在机油的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粘度。对于那些低温低粘度,高温高粘度,能保证发动机在任何温度下正常润滑的油,我们定义为多级油。目前市面上的机油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最高等级的油属于合成油。

一般高档车都选择合成机油。合成油的粘度指数比普通矿物油高,粘度随温度变化变化不大,因此在高温和寒冷条件下仍能保持适当的粘度,提供适当的保护。此外,合成油不易因氧化而产生酸和油泥,能在各种恶劣工况下为发动机提供适当的润滑和有效的保护,因此使用寿命更长。

机油的选择和使用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按质量区分

机油因基础油不同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植物油因产量稀少不算)。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合成油使用温度更广,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高;对于同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以用较低的粘度达到,而矿物油需要比合成油更高的粘度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合成油的使用寿命要比矿物油长很多,所以成本较高,但对比换油次数后,并不比矿物油高多少。

(本文不涉及半合成机油)以粘度区分。

粘度是指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即流动滞止阻力。一般润滑油会在华氏40度和华氏100度提供粘度,40度是相对于车冷时的状况,而100度是车高速行驶或堵车时的状况。如果粘度太稠,阻力会相对增加,所以会出现以下不利因素:一是影响车冷时发动机的启动,低温时会更明显。比如冬天去雪山赏雪,20W/50不如5W/40好启动;二、增加油耗粘度大的机油阻力也大,会造成发动机内部零件运转时摩擦阻力更大,从而增加油耗;第三,增加发动机启动时的磨损。当发动机一段时间不启动时,原本附着在上部的机油会回流到油底壳,上部缺乏足够的机油在启动状态下保护发动机。如果机油的粘度较稠,流动会较慢,因此磨损的概率会增加;4.如果机油粘度太稠,内阻就会大,电阻转化为热能,会使运转时零件温度升高。

4.电喷车用什么机油?

现在电喷车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车主都以拥有电喷车为荣。的确,电喷车有很多优点,比如它的发动机功率平均比化油器发动机高15%-20%。但其对机油的要求,尤其是高抗氧化性等技术指标越来越苛刻。

装有三元催化转化器装置的电喷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更严格。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安装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实行无铅汽油,因为汽油中的铅会使催化剂中毒,使其失效;二

但装有三元催化器的电喷货车必须使用磷含量在0.12%以下的机油。如果机油中的磷含量过高,会导致催化剂失效,缩短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寿命,废气无法降到最低。只有机油中的磷含量低于0.12%,三元催化转化器才能正常工作。磷含量低于0.12%的机油为APISH及以上。所以,如果你的车是电喷车,并且安装了三元催化转化器,那么在添加机油的时候就要使用SH及以上的机油,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车行驶的顺畅和安全。

不及物动词发动机油质量的鉴定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非常相似。没有健康的血液,人体就无法生存。一旦失血过多或血液质量发生变化,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丧失。发动机的工作质量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油的数量和质量。健康的人体有造血功能,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但发动机做不到这一点。另外,对机油作用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发动机的“命”在你手里。比如国产EQ1091货车,不是60万公里大修,而是几万公里大修。差别巨大。虽然还有其他因素,但润滑是主要原因。下面重点介绍简单条件下机油品质的鉴别和更换方法。

发动机油质量的识别和选择

(1)新机油品质的识别和选择

目前市场上卖的机油并没有那么“纯”,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遍存在。当你需要购买机油时,如果你没有质量鉴别和品牌鉴别的能力,你应该请专门的技师或有经验的技工帮你选择。

1.观察油的颜色

国内正品散装机油多为淡蓝色,光泽明亮,流动均匀。凡是流动时颜色不均匀、线条颜色不一的都是假的或变质的机油。如果使用这种机油,会严重损坏发动机。进口机油的颜色是金黄色略带蓝色,晶莹透明。油桶制作精美,图案、编码边缘清晰工整,无漏色、重叠,否则为假货。

2.识别发动机机油品牌并测试粘度。

国内桶装油分为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汽油机油根据粘度分为四个等级:HQ-6、HQ-6D、HQ-10和HQ-15。温度低时应选用标号小或带“D”字的机油,温度高时应选用标号大的机油。柴油机油按粘度分为三个等级:HC-8、HC-11、HC-14,选用原则与汽油机相同。随着我国机械工业逐步与国际接轨,机油的品牌也逐渐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内部分机油已经使用进口机油标准品牌,具体选用方法同下。

以丰田纯品牌机油为例:豪华轿车要使用5W-40全天候机油,可以保证豪华轿车的润滑效果,虽然价格较高;增压柴油机应使用CD-30机油;一般车辆冬季使用SG10W-30机油,夏季使用SG-30机油。

闻气味

合格的机油应该没有特殊气味,只有一点香味。任何刺激嗅觉、气味难闻的机油都是变质或劣质的,一定不能使用。

(2)使用中的发动机油的识别

鉴别使用中的机油质量是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机油的基础。

1.扭曲识别

从油锅里拿出一点油,拧在手指上。拧的时候,如果有粘腻感和拉丝,说明油没有变质,还可以用,否则要更换。

2.油尺的标识

拔出油表,在明亮处观察刻度线是否清晰。如果透过机油尺上的机油看不到刻度线,说明机油太脏,需要立即更换。

3.倾销识别

从油盘中取少量油倒入容器中,然后慢慢从容器中倒出,观察油流的光泽度和粘度。如果油流能保持细长均匀,说明油中没有胶质和杂质,可以用一段时间,否则就要更换。

4.油滴检查

在白纸上滴一滴油在油锅里。如果油滴中心的黑点较大,呈深褐色甚至无颗粒,周围黄色浸润很少,说明机油已经变质,应该更换。如果油滴中心的黑点较小,颜色较浅,周围的黄色渗透痕迹较大,说明油还可以使用。

上述检查应在发动机停机后机油尚未沉淀时进行,否则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因为机油沉淀后,往往是好的机油浮在上面,所以只检查表面现象,而变质的机油或杂质留在油底壳底部,容易造成误检。

你应该使用哪种机油?

据非正式统计,仅国内汽车产品中的机油就有几十个品牌。只要去汽车百货,所有合成半合成矿物油,SG,SH,真眼都花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招惹它。我真的不知道用哪一个。而且商家推荐的产品几乎都是高利润的。不一定是真的好用,真的适用。我们从车厂的要求,油厂的建议,以及一些国际知名车队的经验中梳理出一些概念。希望你能找到自己选择机油的依据。

按质量区分

机油因基础油不同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植物油因产量稀少不算)。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合成油使用温度更广,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高;对于同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以用较低的粘度达到,而矿物油需要比合成油更高的粘度才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合成油可以保护低粘度的发动机。同样,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合成油的使用寿命要比矿物油长得多,所以虽然成本较高,但对比换油次数,并不比矿物油高多少。(本文首先不考虑所谓的半合成机油孔子说:我恨紫夺朱)

按粘度区分

粘度是指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即流动滞止阻力。一般润滑油会在华氏40度和华氏100度提供粘度,40度是相对于车冷时的状况,而100度是车高速行驶或堵车时的状况。如果粘度太稠,产生的阻力比较大,所以会出现一些情况。如:一、车冷时影响发动机启动。这一点在低温下会更明显,比如冬天去玉山赏雪,20w/50会比5W/40不容易启动。第二,增加油耗。粘度大的机油阻力大,会导致发动机内部零件运转时摩擦阻力更大,从而增加油耗。第三,增加发动机启动时的磨损。当发动机一段时间不启动时,原本附着在上部的机油会回流到油底壳,上部缺乏足够的机油来保持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如果油的粘度较稠,流动会较慢,所以磨损的机会会增加。4.如果机油粘度太稠,内阻就会大,电阻转化为热量,会使运转时零件温度升高。

取决于环境的温度。

几乎任何一家汽车厂都会在用户手册中建议最合适的机油粘度。保时捷是世界上最关键的发动机,因为它是风冷发动机,一切都只靠机油冷却。在其内部技术通知中,对提交检查的每台发动机做出结论(石油制造商要求)。但最基本的,还是需要车主根据环境的温度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油。就台湾省而言,最低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最高温度不高于40摄氏度。一般来说10W/40和10W/30都不适合这个范围,而合成油至少需要5W/40。5W/30和10W/30不合适。以上是你在选择机油时必须知道的常识,这样机油的粘度首先要根据车辆环境的温度来决定,然后在预算时再考虑矿物油或合成油。

纯运输用什么油?

如果汽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你只在上班的时候才需要,那么汽车狂热者真的想劝你卖掉汽车,改乘公交车。为什么要在队列中添加尾巴?15W/40普通矿物油就够你用了。如果你想节省汽油的成本,全合成的5W/40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因为它流动快,还能减少你起步时的发动机磨损。

喜欢拉转数的话应该用什么油

发动机转速越高,相对温度越高,所以你应该使用粘度更高的机油。比如5W/50,10W/50或者15W/50。但是,如前所述,粘度越高,相对阻力越大,发动机性能会有所减弱,所以合成油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因为合成油相对于矿物油可以用低粘度来满足高粘度必须满足的工况。但是,这个时候你要考虑车辆本身的发动机容积输出。比如2000以下的四缸车,一拉转数就到了红线。也许稍微浓一点的机油(比如10W/40对5W/40)会更合适。因为气缸和活塞环之间的缝隙是用机油密封的,所以粘度高的密封效果当然更好。对于3000缸以上,6缸以上的车,这类车的发动机转数通常不太可能达到红线(当然也有例外),所以不太需要关注。另一种确定粘度的方法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注意发动机气门声音。如果“哒哒”声明显,就要加大粘度。

高压缩比发动机应该用什么油?

我们主观的告诉你,高粘度的合成油是唯一的选择。比如5W/50,10W/50或者15W/50。如果加上你经常把转数拉到红线,10W/60可以考虑。

八、油耗多少合适?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机油消耗观(俗称“烧”机油)。只要发动机在运转,就会有机油消耗。正常的机油消耗是维持发动机运转所必需的,所以不会对发动机造成伤害。发动机“烧”机油和“烧”汽油一样,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机油量远远低于汽油量(国际油燃比< 65438+)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机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气缸,燃烧后排入大气。机油进入气缸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进气门和排气门气门杆与气门导管之间的间隙,少量机油必须通过气门油封,以避免气门卡在气门导管中。另一种方式是活塞与缸壁之间的间隙,活塞环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将缸壁上残留的润滑油膜带入燃烧室;另一种方式是雾化的机油颗粒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管道进入燃烧室。可以看到,所有消耗掉的机油最终都在主燃烧室中“燃烧”,通过排气系统排入大气。因此,人们通常将发动机机油消耗量称为“烧坏的”发动机机油。这种机油消耗量虽然不大,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还是能注意到机油量在减少,所以要定期检查机油量,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机油。

那么,正常消耗多少机油呢?这可能是大多数司机朋友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我国国际GB3743-84,机油的燃油消耗率< 1%。按此计算,发动机排量为1.6-2.0升,而一辆100公里(15市区循环)的车油耗为10升,其油耗应为

虽然消耗的机油在燃烧室燃烧后全部由排气系统排入大气,但如果机油消耗量不超过标准要求,不会影响整车的排放指标,也不会导致催化反应器失效或损坏,用户无需担心。

当然,如果油耗真的太大,原因可能如下:1。润滑系统漏油;2.缸壁和活塞环过度磨损或损坏;3.气门油封损坏或硬化老化;4.加的油太多,超过了油表的要求。如遇上述情况,请到指定的维修服务站进行维修。当然,司机朋友们在驾驶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油表,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添加主机厂指定品牌的机油,更换正品机油滤清器的零配件。

总之,只要汽车发动机在运转,就会有“燃烧”的机油。只要发动机“烧”机油不超过标准要求,发动机运转没有异常现象,就不会影响车辆排放指标,也不会导致催化反应器失效,更不会对发动机造成伤害。用户不用担心,放心开你的车。

九、汽车添加剂的作用和选购

一般来说,润滑油添加剂有五种,分别是清净剂、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磨剂和抗氧化剂。为了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各公司不断推出防锈剂、金属减活剂、消泡剂、乳化剂、破乳剂、粘合剂、降凝剂、合成密封膨胀剂等新型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是现代润滑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添加量很少,但对改善润滑性能,满足各种特定条件下的工作要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往往希望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添加剂,这就需要添加多种添加剂,即采用配方技术或复配技术。通过合适的制备工艺,将多种添加剂制成综合性能优异、适用性广的复合添加剂,并不容易开发出好的添加剂配方,因为添加剂添加量与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至今尚未建立,添加剂的使用主要取决于实验结果。添加剂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复合添加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目前市场上添加剂种类繁多,价格不一,往往让买家望而却步。其实买家可以放心,在购买过程中只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厂家的商标和条形码,看是否有权威部门的认证,如ISO-9002等国际质量标准,鉴别添加剂购买的品牌。

2.选择价格适中的产品。添加剂的价格差异很大。两个不同品牌的同类添加剂,如果价格相差不大,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市场定位。如果差距较大,往往说明其内部技术水平差距较大,购买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3.体验。在添加剂的历史上,经验确实是最重要的。如果购买者没有使用添加剂的经验,可以向朋友咨询或者多收集一些资料来学习,因为无论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车辆是最重要的。

X.换油周期的探讨

一般来说,车用机油的换油周期是5000公里。很多车主朋友都把这当成了一种固定的认识。实际上,由于发动机状况、所用机油、使用环境的不同,每辆车的合理换油间隔也应该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1.发动机状况

新车发动机内部要干净,积碳等杂质少,换油周期可以适当延长。但是,不应该超过7500公里。再好的机油,行驶一定里程后也会改变化学性质,尤其是其中的添加剂成分会逐渐失效,对发动机起不到保护作用。老发动机,特别是缺乏保养的发动机,含有大量的碳胶,新机油加入后容易被污染,引起变色、质变,所以换油周期要适当缩短。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彻底清洗一下发动机内部。

2.使用的油

鉴别机油有两个标准:质量等级(API)和粘度(SAE)。质量等级一般从SC、SD到SJ不等,等级越高质量越好。现代汽车,尤其是轿车,大多是高速发动机,对油品要求较高。一般来说,SF级以上的机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抗磨性、清净分散性和高温高剪切下的粘度稳定性,能为发动机提供可靠的保护,质量稳定性长期不变。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5000公里的换油间隔。有些车主,大多是出租车车主,为了省钱,用SD甚至SC机油,不适合按照5000公里的换油要求。因为低档机油在恶劣工况下稳定性差,变质快,易积碳。从爱护车辆的角度来说,如果使用这种机油,换油间隔应该缩短到3000公里甚至更短。最好使用车辆说明书推荐的机油,否则可能会因为换油间隔缩短而不省钱。

8.使用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机油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高温、极寒、多尘的环境下很容易加速机油变质。车主不仅要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等级和粘度的机油,还要适当缩短换油周期。具体要求视情况而定,一般以缩短1/5-1/3的周期为宜。

很多车主对机油的使用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以为只要是机油,5000公里换一次就够了。众所周知,机油类型选择不当,换油周期把握不好,长期使用后会对车辆造成很大影响。同样的车型,有的开了20万到30万公里,车况依然很好。除了驾驶方法,机油的合理使用也很重要。只要你能注意总结经验,仔细对比,科学选择机油,掌握换油周期,你的爱车就会永葆青春,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