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飞行的意义

首先,从卫星测控来看,中国在建立防空雷达网和导弹防御网方面有了质的提高。从嫦娥一号的发射和精确测控来看,我国已经在北京、青岛、云南、喀什等地建成了大型射电望远镜(电视上公布了,可能有些没有公布,我就不猜了)。这四个地方的望远镜已经连成一个网,一个用于天文气象观测,一个用于空中目标的监测。它的观测精神相当高,它的观测模式不受天气影响,也就是说它是全天候24小时的。另一方面,它的准确性是惊人的。专家说:这台射电望远镜的观测灵可以在月球上观测到一个蓝球那么大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蓝球选手在月球上投篮,可以观察他是否把它扔在地上!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精度下,还有哪些来袭导弹是无法被发现和监控的?什么导弹比蓝球小?我们不要谈这个了。先说这个网络的规模。应该说这个射电望远镜在国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十年前就用过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造了多少东西?就我个人而言,绝对不止四个。为什么?因为以前发射卫星也需要测控,但是每次卫星发射的轨迹都不一样。在西昌发射时,在酒泉和太原发射时,谁会是测控第一棒?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网络已经连成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应该是可以推断的。另外,还有王源(* * *五艘,当然不是在一起),它是机动的,不是固定的,哪里需要加强。这些望远镜组成的网络并不像电视上所说的那样通过互联网连接,而是由军方提供的专用2M光纤通道保障。延时不超过2s,实时性完全可以保证。射电望远镜的另一个特点是探测距离很远。我们知道嫦娥在月球上的时候离地球有38万公里,目前可以探测到。所以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飞行物,只要在视角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不用说太多,结合不久前政府发布的一个消息,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防空雷达网,我觉得这个雷达网也应该包括这个测控网吧,所以我们的导弹防御网也不错!

第二,从发射嫦娥的运载火箭分析,我们洲际导弹的变轨能力一点也不自夸。从三级火箭发射卫星时的飞行动画可以看出,三级火箭上有五个发动机,其中一个是主发动机,另外四个是变轨发动机,也可以称为矢量发动机。通过遥控这四台矢量发动机,可以实现360度转向,不仅可以飞到南方的台湾省,还可以飞到西方的印度。当然,如果要向能拦截我们导弹的国家射击,我们前期可以按照常规弹道导弹跑,等对方算出我们的弹道。在他们计算出我们的常规弹道并发射拦截导弹后,我们可以像蛇一样改变方向。敌人以为我们在攻击它的城市A,但我们却去了它的城市B。应该说火箭变轨不是我们的专利。美国和维也纳早就有了,但我们也有,所以对我们不好。其实所有卫星、所有飞船上都有小动量火箭,但这和火箭上的矢量发动机是不一样的。所以,那些胡说八道的网友们,小心火箭变轨到你们家房顶!

这是我们的战争力量之一。

第三,嫦娥的大眼睛让我们的巡航导弹对一些GPS的依赖度降低。嫦娥上的三维地形相机不是拍三维地形那么简单。从公开数据的GE中我们可以看到,图形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比如海拔、高度、经纬度、距离、相对位置等等。既然我们能在月球上拍这些东西,难道我们在地球上没有做过吗?那肯定做过很多次了,我们也会有和葛一样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享受到。这样可以在装载巡航导弹时熟悉地形匹配图。对北斗和GPS的依赖较少。如果导航信号被干扰,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还有,嫦娥飞到月球上,可以根据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的位置来定位自己的位置,这也验证了之前参考其他天体来定位巡航导弹的方法,似乎是有据可查的。

第四,嫦娥的发射标志着我们空间站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步,我们要月球车带着月球的月壤或者石头样本返回地球,这就要求月球车有足够的能量,也就是需要更大的推力来发射火箭。目前长征五号在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5吨,可以发射空间站。如果要实现载人登月,至少要有60吨的运载能力。这个时候建空间站也没什么。

第五,当我们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时,我们的太空战能力将有一个定性的飞行轨迹。如果我们的激光武器在地球上不好用,会因为大气层的存在而消耗能量,发生折射,那么在月球上照射地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地球同步卫星,这是一个好菜。所以月球也是太空战中的堡垒和据点,不能占领。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那些关于氦三的常规说法。

第六,嫦娥卫星的探测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手段,提供更多的军事信息。其实应该反过来讲,因为嫦娥卫星上用的技术是我们已经有的,其他卫星上也用过。也就是说,过去我们的信息获取手段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包括侦察卫星的观测分辨率(我们的8000万像素成像芯片是三年前制造的),把我们的航拍分辨率提高到了厘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