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有多少所院校?
学校介绍
北京语言大学(以下简称“北语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入选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来华留学生接收奖学金院校。它是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建于1962,当时命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2002年,学校名称简化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专注于向来华留学生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大学,被誉为“小联合国”。学校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外语、汉语、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并承担汉语教师培训、出国前留学预备人员外语培训等任务。
部门设置
截止2017,10学校有三个系和八个直属学院(教学部),分别是:
汉语国际教育系:包括汉语学院、汉语继续教育学院、汉语速成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和汉语学院。
外语系: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东学院。
人文社科学部:中文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信息科学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语言康复学院、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体育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传播学、卫生服务与管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
能力
* * *学校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者29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类”人才3人,北京市“四类”人才3人。
科研平台
学校建立了语言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语言资源高级创新中心、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周边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等33个校级研究机构。
建设成就
2013年,本校从事科研活动人员789人,* * *发表论文441篇(其中国内学术期刊395篇,国外学术期刊27篇,港澳台期刊14篇,译著5篇),出版图书86部(其中专著37部,教材、古籍37部)。共新立项科研项目177项(其中纵向项目54项,横向项目24项,校级项目99项)。
学术资源
学校编辑出版了9种学术期刊,其中《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为核心期刊,《汉学研究》为核心期刊,《国际汉语教学与翻译中国》(译著中国)为总期刊,《语言规划研究》、《文献语言学》、《汉风》为专书。
学科建设
博士后研究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2个学科:文学艺术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两个学科: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文学艺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历史、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
专业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英语翻译,法语口译)
国家重点学科: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英国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
教学建设
国家级专业建设点: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言、英语、汉语言文学、日语、阿拉伯语、法语。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团队、汉语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初级日语(1)、中国文化概论。
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室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学团队、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课程: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高级法语口译。
北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和对外汉语教学实验中心。
北京市级优秀教材:《新编实用汉语教材》、《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实用语法分析》、《新规范汉语》、《汉语精读教程》、《法语语言学教程》、《大学汉语精读(上册)(维吾尔版)》、《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版)》WindowsXP和Office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