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点和用途

电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特性

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极性电容器,其正极板由铝箔制成,浸在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在铝箔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铝膜,厚度一般为0.02-0.03 μ m,这种氧化膜是正负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电容器的负极由电解液组成,电解液一般由硼酸、氨水和乙二醇组成。为了便于电容器的制造,通常将电解液浸在特制的纸上,然后在浸过电解液的纸上贴上一个原铝沉,这样负极就可以很容易地从原铝箔条中抽出来,如图4-82 (a)所示。阳极和阴极根据它们的中心轴卷绕以形成铝电解电容器的芯,然后将该芯封装在铝壳中以形成铝电解电容器。为了防止电解液泄漏和干涸,铝壳的口用橡皮塞封住,如图4-82 (b)所示。

为了获得更大的电容和更小的体积,通过化学腐蚀在正极铝箔的一侧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从而增加电极的表面积,提高电容。

铝电解电容器具有极性是因为阳极板上的氧化铝膜具有单向导电性。只有电容器的正极接电源正极,负极接电源负极,氧化铝膜才能起到绝缘介质的作用。如果铝电解电容器极性颠倒,氧化铝膜就会变成导体,电解电容器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还会因大电流通过而过热损坏。

为了防止铝电解电容器意外爆炸,一般在铝壳的端面上压制带有定向槽的机械薄弱环节。一旦电解电容内压过高,薄弱环节的凹槽就会开裂,进行世界压防爆。

铝电解电容器虽然具有极性,但如果在结构和工艺上采用新的方法,也可以制成非极性电解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