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推进各校自主招生政策有什么特点?
自主招生的变与不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近日发布2018自主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面向全国自主选拔具有学术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2018的高考招生大幕正在徐徐展开。今年将全面推进高考改革。继去年上海、浙江顺利实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17省份将启动新高考改革;今年,“双一流”建设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期。身处新时代,面对新目标,肩负新任务,始于人才选拔的人才培养必须迈上新台阶。
自主招生在高考改革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对建设“双一流”中国大学将起到什么作用?今年各校自主招生政策有哪些特点、信号、象征意义和导向作用?记者仔细梳理,采访了相关高校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深入剖析了自主招生背后的逻辑链条。
政策基本稳定。考试时间还是在高考之后。
截至3月27日,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了2018年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其中77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13所高校面向本省市招生。
记者发现,今年与去年相比,北大自主招生的政策基本保持稳定,招生专业分为普通和医学两类。普通招生专业包括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数学、物理、天文等。医学招生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学士和博士学位联合学习)、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基础医学(八年制学士和博士学位联合学习)。
自2017年起,全面实行大类招生的清华大学有理科和文科两大学科,包括建筑、土木、电子信息、文科、人文、社会。其中,人文社会专业方向(经学方向)仍要求报考人员受过系统教育,能背诵三字经和百家姓;有较好的经学基础,能背诵四书之一及《易经》、《诗经》;本人有文字学基础知识,学过《说文解字》,能写篆书540个部首,能简单解释“六书”。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计划招生142人,专业设置为人文实验班、理科实验班(信息与数学)四大类。北师大计划招生124人,包括“领军计划”和“攀登计划”。北航今年有7个专业类别参加自主招生,总招生限额200人。北大、清华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招生人数,但都强调“缺总比滥好”。
记者发现,对于通过自主招生的考生,大部分学校还是会采取优先录取的方式。北大优惠20到60分,部分优秀学生可“降一本线录取”,而清华一般优惠10到60分。中国人民大学把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分为两类:人文学科成绩拔尖者60分录取,理科实验班(信息、数学)60分录取,或一本线录取。
对于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考生,一些高校也出台了相应的针对性政策。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浙江和上海考生的优惠分数是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上的20分,对江苏考生的学科水平要求是AB+另外,按照2018自主招生时间表,各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仍安排在高考后。
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是不科学的。
3月21日,教育部部署2018高招工作,明确今年高考招生将全面取消中学生奥林匹克、科技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随后发布了《关于规范基础教育领域竞赛挂牌、命名、表彰活动管理的公告》,提出基础教育领域竞赛成果只能作为荣誉,不能作为中小学招生的依据。
当社会正在为“奥赛热”全面降温,努力为学生减负时,记者发现,武汉大学首次删除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各类竞赛获奖、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成果有优先权”的规定。
“其实在2017年底的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就已经确认自主招生中奥赛和论文的要求被删除了。”武汉大学招生办主任王福告诉记者,这是出于“不仅有竞赛、证书,还有论文、专利”的考虑。“多年的自主招生实践证明,用同一把尺子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完全依靠竞赛成绩和发表的论文容易造成错误的社会导向。”
王福介绍,今年将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力及其在思想品德、学术水平、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由专家组集体评审,择优录取。但记者查阅武汉大学招生简章发现,考生自愿提供的“证明材料”可以包括获奖证书、论文、出版物、文学作品、发明专利等。
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中删除“奥赛”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仍有90%以上的高校认可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个学科的成绩,理科竞赛奖项仍是自主招生的主要条件。
实际上,将奥赛成绩排除在报考条件之外,会使自主招生选拔工作在操作上更加复杂。对于自主招生的选考来说,奥赛的青睐在于其含金量。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申请条件分为研究创造、优秀人才、学科奥赛。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表示,奥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某一科目上的特长。但他也介绍,尽管如此,学科竞赛条件只是申请条件之一,而不是唯一条件。符合科技发明、研究实践、文学创作、创新设计等其他条件的考生也可报考。
相对于学科竞赛拿奖的“硬杠杠”,在自主招生选拔中,文科生的评判标准一直“不明确”。2065438+2008年,虽然在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有对人文学科竞赛奖项等级的描述,但在具体赛事中很少提及中国文科赛事,往年的新概念作文等主流文科赛事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在一些高校的招生简章中,对文科生的报考条件表述为学科特长、创新潜力“优秀人才、潜力巨大”。
与往年相比,科技创新赛事逐渐成为新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60%的高校认可科技创新奖,特别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其中,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学校认可考生在机器人大赛中的成绩,中国少年。
发论文包含“商机”。教育部已经明确打击与自主招生相关的欺诈行为
据记者观察,今年,“发表论文”仍出现在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半数以上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中。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明确要求”蕴含着“商机”。记者曾采访过某期刊编辑王兴,他透露,由于高校自主招生也有类似规定,自主招生前发表的咨询论文数量会有所增加。而一些中介也以包过、考前辅导、提供所谓专利论文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敛财。
记者的观察得到了王福的证实。他坦言:“自自主招生出现以来,一些家长和中介机构就简单地将其视为进入名校的‘新途径’,造成了竞赛泛滥、专利和论文买卖泛滥,严重干扰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正常秩序。”
针对上述问题,3月23日,教育部发文强调,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与自主招生挂钩的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环境,维护教育公平。同时,教育部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提出了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严惩弄虚作假等“五严”工作要求。
据了解,2017年,相关高校等单位对自主招生的考生报名材料进行了严格审核。对于作弊的考生,有关高校和教育部门已给予严厉处罚,取消其当年自主招生和高考资格。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遵守法律法规,自主报考自主招生,不要轻信各类机构和他人的诱惑,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每种招生类型各有侧重,会逐渐适应高考改革。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自主招生试点。15期间,自主招生历经数次改革至今:目前自主招生选拔全部由试点高校组织,一些笔试联盟如“北约”、“华月”、“卓越”等不复存在;沿用多年的“中学推荐为主,个人推荐为辅”的模式也被“学生自荐报名”所取代;高考结束后统一安排考试和测试。
“在维护高考公平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的补充。”刘震认为,其有明确的“选拔具有学术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定位。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自主招生不仅提高了学校的自主权,也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经过多年的实验,高校对特殊人才的选拔有了更明确的标准。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对此表示赞同。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唯分数论”的魔咒,对应试培训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也帮助高校招生机构逐步积累了不依赖分数选拔考生的经验,提高了招生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和中学基础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说:“‘双一流’建设一直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自主招生通过介入人才选拔过程,对从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