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计划重返月球是为了人类进步还是其他目的?

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最近明确表示,川普政府将指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建立永久的月球基地。消息一出,人们立刻关注起美国的“重返月球”。

自从56年前,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提出阿波罗探月计划,于20世纪60年代末将人类送上月球,美国就开始了对这颗星球的探索。

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包括准备载人登月飞行和进行载人登月飞行。1969年7月265438日,阿波罗11号上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着陆,成为第一个在外星星球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正是在那里,他说出了那句不朽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直到1972年,美国成功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 * * 12宇航员踏上月球,进行了各种探测,取回了381.7公斤月球样品。虽然“阿波罗计划”是冷战的产物,但通过与苏联的太空竞赛,美国确实在载人航天、登月、深空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月球数据。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没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用于探索太空的资金也大大减少。许多太空项目被迫推迟或取消,包括对月球的探索。

美国这次之所以决定“重返月球”,有其现实因素的考虑。首先,就月球本身而言,其矿产资源丰富,光是铁就可能有几亿吨。通过分析从月球上采集的样本,可以推断出月球表面的尘埃中大约有55种矿物质,其中6种是地球上从未发现过的。

推断月球表面仍有氦-3,储量为654.38+0万至500万吨。氦-3是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原料。如果在核聚变中用氦-3代替氘,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危机,还可以大大减少核污染。

同时,月球引力很小,在上面建发射场向太空发射载荷成本很低;因为没有大气层,在那里建天文台可以看得更远更清楚;如果建一个太阳能发电站,效率会更高。

此外,探月等大型航天活动对美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以阿波罗计划为例。这一计划不仅使美国在与苏联的太空霸权中重新获得了主动权,而且促进了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诞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无线通信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集团。

目前,美国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方面领先世界,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阿波罗计划相关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通过该计划获得的4000多项高科技专利和技术转为民用,促进了美国的科技发展和工业繁荣。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分析称,IBM、惠普、微软、高通等美国商业公司或多或少都是靠这种青睐发展起来的;波音、通用电气等公司直接受益于航天科技的发展;甚至羽绒服和旅游鞋的技术都来自于这个项目中相关技术的普及。

首先,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探索和开发月球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必由之路。作为太空探索领域的超级大国,美国不甘于缺席。

其次,美国多次登月成功,基础比较深厚,技术也比较成熟,再次登月的把握比较大。

再次,美国战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高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魄力不容小觑。如果政府真的能得到大力支持,不排除计划“意外”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