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包括哪些内容?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领域,为谋取非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予以惩处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种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此外,我国刑法分则其他各章规定的一些侵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犯罪,如制造、销售假药罪、贩卖毒品罪、受贿罪等,也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如果再细分,可以分为四大类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其他贪污罪。
第二,涉及经济犯罪的罪名
贪污、贿赂、行贿、挪用公款、合同诈骗、挪用资金、职务侵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非法经营、逃避注册资本、信用证诈骗、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走私普通商品、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非法出售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假冒注册商标罪、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和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专利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伪造和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骗取出口退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抗税罪、保险诈骗、证券诈骗、金融凭证诈骗、票据诈骗、贷款诈骗、洗钱、逃汇、 骗购外汇、非法承兑、支付和担保票据、非法发行金融票证、非法利用表外客户资金拆款拆放贷款、非法发放贷款、非法向关联方发放贷款、引诱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编造传播证券期货合约罪。
三、经济犯罪的特点
经济犯罪有以下特点:
1.贪婪。经济犯罪大多以非法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犯罪分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以不正当手段侵吞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
2.合法性。经济犯罪是法定的犯罪,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这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犯罪,如杀人、强奸、抢劫、盗窃等传统犯罪,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质。人们很容易凭借社会常识和伦理规范来判断。法律之所以宣布它是犯罪,是因为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它是犯罪。
3.双重违法。经济犯罪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既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律又违反刑法的犯罪。它不仅侵害了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经济利益,而且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传统犯罪只触犯刑法。
4.复杂。由于经济犯罪发生在市场经济运行领域,与其他类型的犯罪相比,其犯罪结构非常复杂。市场经济运行领域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动态领域,围绕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而形成的复杂经济关系交织在一起,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证券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专业化市场的建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更加多元化。在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各种经济犯罪大量滋生蔓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
5.智力。经济犯罪的实施者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许多人甚至具有丰富的经济、金融、税收、贸易、会计或法律专业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在犯罪手段上,一般不直接使用暴力,不明火执仗,不具有攻击性。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或利用职务之便,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利用法律漏洞获取非法经济利益。因此,经济犯罪是
6.隐蔽。与传统犯罪不同,经济犯罪不违反社会道德和众所周知的行为规则。他们的行为人往往是经济关系的当事人之一,所使用的犯罪手段具有经济活动的性质,因此他们的罪行不容易被公众所知,其社会危害性也不容易被人们所认识。
以上为您介绍了经济犯罪包括哪些的相关内容。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种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