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校专业
(本科四年)
本专业毕业生是具有化学工程和化工工艺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从事化工、材料、轻工、炼油、医药、能源、冶金、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
一、专业内容和特色方向
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学、化工和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化学和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模拟优化现有企业生产流程、创新改造、开发设计新工艺和开发新产品的基本能力,擅长煤化工和洁净煤技术、高分子化工和工业催化。
①煤化工和洁净煤技术
掌握煤化工、煤化工和洁净煤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了解煤炭转化特别是煤制油和一碳化学的国际国内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②高分子化学工业
掌握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改性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了解高分子加工的基本工艺和设备,在高分子化工新产品的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第二,课程设置
①主要专业课程
无机和分析化学基础、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和统计力学;化学原理、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化学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机械基础、化学仪器与自动控制、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煤化学、洁净煤技术概论、煤化工技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合成技术等课程。
②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军训、认知实践、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或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
应用化学专业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必要的化工技术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应用意识较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化工、轻工、能源、冶金、机械、医药卫生、农业、环境、商检等部门从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商品检验、分析测试和电化学应用的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
一、专业内容和特色方向
这个专业的特点是化学和化工并重。主要学习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仪器分析、应用电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了精细化学品研发、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培训,具备了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模拟优化与创新、产品理化性质分析、精细化学品产品质量检验、应用电化学、化学分析和产品质量等基本技能。
①精细化学品
掌握精细化学品分子设计和配方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合成原理,工业制备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精细化学品在新材料、能源、信息、生物、环保等高科技领域应用的前沿知识。
②应用电化学
掌握现代电化学对电子和离子的界面结构、界面效应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测量技术和研究方法;掌握电解、电镀、化学电源、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电化学应用科学技术;了解电化学科学技术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③商品检验和质量管理
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现代商品学原理、现代商品检验技术和方法以及商品质量管理理论解决商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在化工和能源产品、食品、医药等方面的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各方向都结合我校几十年来形成的地质矿产学科特色,融入能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采矿等领域的化学问题,在本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二,课程设置
①主要专业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基础、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精细化工、商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仪器分析、催化原理、色谱与荧光分析、化学电源、应用电化学、功能材料、天然产物化学、绿色化学等课程。
②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文献检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精细化学合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应用电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电路电子学及自动控制实验等。
大学研究方向
复合材料的制备
煤基矿物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介绍以煤和蒙脱土等有机或无机矿物为原料,在制备高性能功能复合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周安宁教授等人提出了将煤作为特殊烃源作为功能材料的观点,系统研究了煤的聚集体结构和玻璃化转变特性,证明了煤中大分子与掺杂剂、溶胀剂等小分子物质之间的非化学键相互作用,揭示了煤大分子交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煤基聚合物互穿网络(IPN)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工艺(ZL94104380.0)和以改性煤为光触媒的多功能全降解膜的制备技术(ZL00113989.4)研制成功。成功获得了导电煤基聚苯胺复合材料(ZL99115881.4)。开展煤基高性能吸附剂和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以炼焦煤和废塑料为理论基础,制备了煤/废塑料炭化物,并制备了性能优异的吸附剂,取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该方向完成国家级、省级项目十余项,获得科技进步奖三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煤基矿物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简介主要研究人员有:周安宁教授、何永军教授、杨付生副教授、张雅婷硕士。
煤和岩石成分的提纯
煤岩组分净化与清洁转化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清洁转化理论与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煤的微波辅助化学脱硫,揭示微波处理提高煤脱硫效率的机理。同时,结合光催化预处理,研究了煤的生物和光催化耦合定向转化的方法和理论。揭示了煤的各种显微组分在自然条件下有很大差异,提出了煤岩分类清洁转化和应用的新途径,在煤的控制氧化和分子切割制备聚合物单体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选择性超细粉碎结合离心重力分选不同煤岩组分的分选方法和新工艺。成功分离出神府煤的不同高纯度组分,并通过光/微波等物理效应对不同煤岩组分进行转化利用,取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微波辅助多级梯度溶剂萃取用于萃取煤中的染料中间体、聚合物单体和药物中间体,并在煤的微波辅助多级萃取制备精细化学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对陕西、内蒙古和新疆煤的洗选、深度脱硫脱硝进行了系统研究。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
煤岩组分净化与清洁转化理论和新技术的主要研究人员有杜美丽教授、杨致远副教授、王小华副教授和赵世勇博士。
煤化工模拟
高分子材料与煤化工模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煤基高分子材料、煤基导电导热高分子材料和煤化工模拟。对煤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高分子学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重要期刊上。,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首次利用材料设计和计算机模拟的概念研究了各种煤的结构,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煤结构的争议。同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循环经济原理的煤化工模拟实验室。深入研究了煤、大豆蛋白等各种天然有机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原位聚合、* * * *混合合金化、增容等方法,开发了具有独特性能的煤基高分子材料,为西部低变质高硫煤的材料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煤大分子的计算机组装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养研究生20余名。
高分子材料与煤化工模拟的主要研究人员有学会教授、刘教授、副教授、副教授。
煤系中的伴生矿物
煤系伴生矿物综合利用方向主要研究煤系粘土矿物在制备分子筛和超细活性填料中的应用。以高岭土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碱(NaOH),在一定温度下煅烧,然后进行水热合成,采用煅烧-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纳米4A沸石。利用碱煅烧高岭土能形成均匀可溶的铝硅酸钠固溶体的特性。基于煤系高岭土的富铝特性,以其为原料制备了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铝净水剂,并以二氧化硅残渣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介孔分子筛。然后以介孔分子筛为载体,成功制备了TiO 2/MCM-41介孔分子筛光催化材料和聚苯胺/MCM-41介孔分子筛导电复合材料。此外,利用二氧化硅残渣碱溶法制备了MFS-16和MSU介孔分子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煤系蒙脱石为原料,采用钠化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脱色性能的食用油净化用活性白土。以内蒙古固阳的镁基蒙脱石为原料制备高悬浮性钠基膨润土,静置2年无沉淀。在此基础上,化妆品用有机膨润土细腻光滑,粒径达到纳米(胶体)级。目前该方向已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培养研究生10余人。
煤系共伴生矿物综合利用的主要研究人员有王水利教授、梁耀东副教授、副教授、范小平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