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书本上的一些概念和知识?
(一)如何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专业课越早复习越好。时间可以这样分配,白天看英语。因为白天一般都有课或者工作,所以大块的时间比较少。而且英语里很多东西不像法律一样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记住。比如单词,白天可以背一点。每天花大量时间背诵法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大三的朋友。晚上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来阅读法律。因为法律需要整体的、系统的印象。政治要等大纲下来再复习政治,因为政治大纲每年变化都很大。
2.合理的阅读步骤
从2003年起,国家不再指定考试用书。往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硕士研究生联考指南》被指定为考试用书。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考试分析》。就2005年和2006年的考题来看,来自内部的问题占了很大一部分权重,答案往往倾向于it。教育部出于什么目的出版这样一本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考试复习资料一定要加一个考试分析。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这两本内容基本相同的考试用书怎么用,应该以哪一本为主。2005年的分析比较简单,基本是指南的简称。2006年的分析丰富了内容,但还是太简单了。所以如果你是刚开始复习专业课,建议以指南为主,可以用去年的指南。使用指南时,要着重理解知识点。当你复习到一定程度,对很多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开始使用分析,其中记忆也可以以分析为基础。但是,“分析”一定要买最新版本。
可以先看指南,就像看小说一样。不要幻想你能记住一切。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培养对法律的兴趣;第二步,边看边记笔记。做笔记的时候有个标准,尽量简洁,不要一次抄完指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需要实现民法和刑法内涵的一条“线”。这条“线”可以把大部分东西串在一起。当然,这条“线”不是那么容易走出来的,往往看几遍指南就明白了;第三步,只看自己的笔记,凭自己对“线”的把握,回忆一下指南里说了什么。如果记不住,那就是不熟悉的部分,是需要加强理解或者记忆的地方;第四步,做题,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因为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但是一旦做了题,就发现很模糊。
注:1的原则是合理分配时间,不能偏废任何一个。尤其是英语,很多每年参加法律硕士考试的考生公共课都过不了分,所以我们要在英语上分配相当多的复习时间。看书的时候要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比如我适合做笔记帮助你记忆。但是不要害怕遗忘,遗忘是大脑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多重复几次,你就记住了。就像在桌子上拿着一把刀。第一遍很浅,划几下就深了。3阅读要高效,不能太慢。太慢其实是浪费时间。要养成不回头的好习惯,加快看书的速度,尽量每次翻得快一点,才能有整体印象。
(二)如何深入掌握知识点
1推荐辅导书和习题
除了导读、分析和提纲,还必须买一套练习题。目前市面上的书质量不高,不要买太多辅导书。买太多书是浪费你的钱和宝贵的生命。其实最好的练习题都是历年真题,一定要高度重视。
2.培养法律思维
培养法律思维的根本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多读案例。当你拿到案例的时候,先试着用自己的知识解释一下里面存在什么样的法律关系,然后在不确定的时候再看答案,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案例的。人大21教材里有一套配套的案例书,可以买着看。
注意:要真正掌握知识点,要达到以下水平:真正掌握书的脉络,不是把整本书背下来,而是要知道哪些部分是要考的知识点,怎么考,答题时要答哪些相关内容,答哪些无关内容。
(三)分别说说五门专业课的复习特点。
法理学很难理解。没有学过法律的考生,在阅读时往往会觉得很枯燥。所以,最好的阅读顺序是先看刑法,而不是按照指南中每门课的顺序,因为刑法非常清晰易懂,然后再看法理学就容易理解很多了。因为法理学其实就是在抽象各部门法内部的异同。法理学的内部路线其实比较简单。法理学说到底就是在讲法律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存在?法律以什么形式存在?所以内在的“线”是:第一,法律成立的原因和形式是什么?法律成立后,对社会和大家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法律如何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如何制定对我们更有利的法律?
民法复习重在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很好地回答民法问题。而且这部分指南有点乱。建议看梁慧星的《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元,很便宜也很绿色。文笔很好,很清晰,对理解民法理论有很大帮助。另外,帮助串起民法的内容:从法理上讲,任何法律都是以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相应的民法也是以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有其确定的特征:平等(不同于行政法规中上下级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这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在受到专门的民法规范调整时就成为民事法律关系,而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是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有事件和行为两种,其中行为又分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法律民事行为在民法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民事法律行为(民法中提到了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作为民事行为的主体有两种:公民和法人。公民、法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无论是公民还是法人,做或不做某种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的。这个目的往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公民权利。民事权利分为四部分:物权、债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1)物权体现在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上。如果把财产转让给他人牟利,产权就转化为他的产权。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分为抵押、质押和留置(这是法定担保物权)。(2)债权的原因一般是合同(侵权行为也是债权的基础,但归入民事责任)。除了合同之外,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也是产生债务的原因。(3)人身权分为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4)知识产权分为版权和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分为专利权和商标权。如果公民、法人作为违法的民事行为,就涉及到民事责任的问题。民法的内容几乎都在里面。这样,民法里面的线就摸清了。在民法上,除了民法通则,还要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人民意见》、《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的解释》。
刑法的脉络比较清晰,复习起来比较容易。一般规则和具体规则同等重要,每年每题分数占50%。刑法高分的主要途径是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刑法的焦点很容易判断,焦点有一些特点,可以帮助你判断哪些地方很可能有问题。特点如下:有明显的大写一、二、三...在大写标题下带有副标题的数字,如123...小写1,2,3,大多涉及重要的法律概念。这些部分一定要理解和记忆。先合后减,先减后增不重要。不懂就算了。分则中每一个罪名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比如在抢劫罪中,什么是非法占有,什么是暴力,什么是以其他手段。所有的扣子都要小心扣好。这真的很重要。刑法考试后经常觉得答案不错。感觉四要素都写了,但是考试中分数不高。哪里出了问题就是需要回答的,没有好的解释。分则中的一些重要章节主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玩忽职守罪。考试大纲显示,刑法分则认定的413个具体罪名中,有170个需要考生掌握,约占总数的2/5。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每一章中最重要的罪行是前几个罪行。另外,刑法不仅要看刑法条文,还要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其他几个司法解释。
宪法理论要求不是很高,复习起来也不是很难。但是里面的小知识点特别容易混,所以一定要时刻把宪法法律放在身边,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对比一些特殊的知识点。此外,香港基本法也相当重要,应该找到并阅读。
法制史复习最大的障碍可能是生僻的文言文,但年检的重点恰恰不在这个地方。所以复习的时候尽量不要扣文言文,跳过就好。法制史的重点每年变化不大。具体来说,法制史的重点集中在秦朝、隋唐、明清和建国初期的法律思想、刑事法律制度、重要法典等方面。帮助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个表格,把重点内容按朝代顺序列出来,以便对比。各个朝代的民事经济法律制度不是重点,而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条款要记住,比如:七出,三不走。
(四)复习时容易陷入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希望猜测题目,而不是全面复习。每年猜题、押题都是一些考生的眼睛,也是一些辅导班的生存之道。于是大家疯狂的传播消息,希望个别辅导班的内部消息和“权威老师”的预测我们承认考研需要一些运气,但绝不是第一名。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说话。而且从命题趋势来看,命题人有意识地避开大家关注的热点,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平竞争。所以一定要全面扎实的复习。大家要记住,只有复习脚踏实地,考试才能写得游刃有余。
误区二:人海战术。从一个题目出发,命题者可以变换各种题目。选择、判断、简答、案例、讨论都可以相互变通。所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牢牢抓住知识点,这样一切都会好的。如果还是不放心,一定要把所有的题都做一遍。一般来说,不坐电梯也要爬楼梯的人,就不用说了。大家要记住,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测试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为了总结归纳。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
误区三:用眼睛代替手,只注重背书,不探索答题技巧。在教学室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只是用眼睛看着,默默的说着什么,却懒得去写?刚才我强调了阅读时做笔记就是为了克服这个习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读书的效果一定不好。心理学表明,眼睛最具欺骗性。这种误解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误解,因为它会骗人,会让你觉得自己掌握的很好,但是当你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说不出来,或者漏洞很多,不回答该写的,不该写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考完试后觉得自己的答案不错,但这就是自己最终分数不高的原因。
误区四:买了N多本辅导班的书。你考研的时候,一定有n个人对n本书提出了n种建议。如果你听了别人的建议,把他们认为好的书都买回来了,你就会陷入一个可怕的误区。首先,因为市场上没有多少真正好的书,所以找到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特别困难。往往买回来就要改答案和错别字。所以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指南,大纲和历年真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反复背导,强化记忆,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薄读全书,最后心中有本书。在复习过程中,避免频繁换书。如果一会儿这本书,一会儿那本书,你会遇到永远新的东西,你需要不断的记忆而不是回忆。你可以想象你的大脑负担有多大。
误区五:不关注历年考题。很多人认为考过的题就不会再考了,不需要研究分析。其实历年考题最能体现命题的意图、发展和趋势。对历年考题重视不够,分析不够,是非常不明智的。就法律硕士考试而言,从2000年的联考到2003年的联考,每年都有重复的客观题。没有理由不去考这些白色的子题。其实所有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都可以从历年真题中锻炼出来。外语和政治也是如此。退一步说,就算这些年你没有再考,那么你知道那么多题不考,也会缩小你的复习范围。为什么不呢?
现在来说说辅导班的问题。如果有钱有时间,参加基础辅导班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刚接触法律,刚开始复习法硕的人。但是,如果你已经考了第二次,或者你本科期间学过法学,或者你通过了司法考试,那么辅导班可以忽略。参加辅导班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去想老教师会透露什么内幕消息。你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法律知识上,而不是放在题目上,通过那些名师快速建立一定的法律认识。至于什么辅导班好,你可以在网上看看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参加过辅导班的。当然,每个老师的风格不一样,每个人的品味也不一样。关键时候,你要自己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