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攀的杰出贡献

磁约束受控核聚变是一项高技术、高集成的综合性科学工程。袁攀成功地将分阶段聚变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作为技术负责人,袁攀领导了大型同步发电机氧化锌非线性电阻退磁和转子过电压保护研究及电站现场工业性试验,解决了最严重退磁工况的确定、氧化锌多元组合的优化、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能量耗散分配等问题。最终在白山水电站最大的30万千瓦机组上试验成功并投入运行。与国外采用的低非线性碳化硅灭磁保护技术相比,高能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灭磁技术为我国独创,可大大缩短发电机事故状态下的灭磁时间。该成果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技术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该技术已在我国大中型电站广泛推广,为保障我国大中型发电机组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负责303EMG实验电磁炮的研制中,袁攀提出了一个独创的技术方案,即电磁箍缩炮(前级)和轨道炮(主炮)级联的全电磁炮方案。1988年完成研制发射实验,指标达到弹体质量30.2g,出口速度3km/s。303EMG实验电磁炮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辟了电磁发射技术的重要领域,为我国战术电磁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89,该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袁攀负责并系统地研究了补偿脉冲发生器CPA(Compulsator),并完成了两种不同型号的研制。一个是25MW无源CPA,已经用于反复发射实验电磁炮。另一个是10MW串级补偿CPA,就是根据他的串级补偿的思想开发的。后者CPA的脉冲电流增益比美国同类器件高出近两个数量级,并具有调幅调频功能,不仅紧凑小巧,还可以依靠剩磁进行自激。这项成果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他还提出了以电容波头和CPA为主发射机的连续电加热枪脉冲电源方案,并已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获得发明专利。他还和他的研究生一起进行了液体电脉冲等离子体和毛细管脉冲等离子体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