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合资车越来越多。合资车有什么优势?

日本和韩国几乎是全球版图上最小的,人口少得可怜。与我们幅员辽阔的国家相比,称它们为“弹丸之地”一点也不为过。但就是这两个国家,产生了三个超700万级的巨型汽车集团。分别是丰田、日产、现代。前两家卖了几千万,最后一家卖了700多万,这是欧美车企都赶不上的一个数据。

事实上,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并不早,尤其是资源储备并不算最丰富,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赋予了他们世界顶级的汽车资源。韩国+日本基本形成了对抗欧美车企的趋势,不仅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极其优秀,而且技术壁垒的封锁可以避开欧美的势头,另辟蹊径,快速发展。

日韩系的强大根源在于优秀的企业和环境,强烈的责任感,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和创造核心价值,以及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在这些领域,他们不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从一开始就开始自主研发。

丰田是靠抄袭欧美起家的。抄袭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学会转化自我能量才是最重要的。韩系车起步落后于欧美,但几乎实现了技术超车,销量直接跨过通用、福特、PSA。

我们最不能接受的是,6543.8+0.4亿人口的国内汽车市场,不可能“中国车到处跑”,或者一汽、东风到处跑。

其实我说的不够客观。确实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都跑遍了,但是好像没什么意义。一汽和东风作为中国发展历史最长的两大企业,拥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拥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两大汽车集团,都未能将一汽和东风推向新的高度。

中汽协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跌破40%,仅为39.2%,也就是说每售出1000辆乘用车,只有392辆是中国品牌车辆,608辆是国外品牌。更不能接受的是,自主品牌的平方是入门级低端市场,价格更低,65438+。

中华品牌所占据的市场是654.38+万以下的乘用车市场,受主要合资车型价格区间的影响。大部分自主品牌阵营都崩塌了,比如654.38+百万级车市,甚至自主车TOP 654.38+0帝豪都被甩出了前十。至于高档车和豪华车,很少见到中国品牌,更别说市场份额了。

“用市场换技术”,我们只做到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没有进行。市场放出来了,技术没回来。以一汽集团为例,内部80%以上的销量都是国外品牌提供的,奔腾主品牌并没有找到所谓的技术。东风四大“风”品牌的销量都比不上外资,更别说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