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科技:以AI的名义连接健康

华米科技,画风突变。

高频发布智能手表和可穿戴设备的公司,突然以AI的名义开创新大会,还成立AI研究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不了解真相之前,可能会给人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热点的错觉,但当全场都在听的时候,它会大概率彻底改变甚至颠覆你的认知。

这是华米科技首届AI创新大会给出的答案。

“当我们制定企业使命、构建公司愿景时,我们一直坚信一件事,那就是AI将彻底重构全球医疗健康行业。”这是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王黄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的观点。

围绕AI展开的一系列硬核AI创新技术载体、AI能力和行动,让我们意识到,除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标准形象,是时候重新认识华米科技的“技术面”了。

什么样的配置才算是硬核发布会?

抛开场景的搭建、布局等外在的形式感,我们看到这样的回答。

发布新一代智能穿戴芯片“黄山二号”,发布第二代PPG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BioTracker?2和5个全新的健康大数据AI引擎,并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

不难看出,其中一个的分量和含金量足以撑起一个场馆。有意思的是,还打破了以往每次开会发表的惯例。

这些技术含量高、将深刻影响医疗健康产业进程的技术成果,在这场名为华米科技的AI创新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集中。

整场比赛下来,让我们看到华米特色的AI能力集中爆发,构成了华米科技面对和重构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AI技术面。

我习惯或熟悉华米的各种智能手表产品和创新功能。要解锁华米的全面AI能力,难度系数不低。

一方面是垂直,足够专注,大部分是医疗健康领域的高精尖能力。

整体上是芯片、算法引擎、传感器三个维度的叠加和交互,构成了华米特色AI的全方位能力。

对艾足够重视,“黄山二号”已经发射升空。

“如果你对AI足够认真,你一定会自己做芯片。”这是华米科技创始人王黄的观点。

当然,业内人士都知道,做芯片意味着高投入、长研发、深厚的技术储备、不确定的生产应用之路。

一旦拥有了量身定制的芯片,产品的用户体验会有质的飞跃,带来商业价值的提升,也是对自身实力的最好证明。

自从AI的价值被认可,智能穿戴场景的AI芯片就成为了必须攻克的课题。

继2018年9月发布全球首款可穿戴AI芯片“黄山1”,并成功大规模应用于旗下智能手表后,华米自主研发的全新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正式发布。

那么《黄山2》带来了哪些进化和升级?用几个数据就能真切感受到。

基于先进的RISC-V架构,重新设计AI本地生物数据计算NPU,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后,“黄山2号”的识别速度是“黄山1”的7倍,是市面上其他软件算法的26倍。

此外,加入了超低功耗传感器的AON模式,并像苹果一样配备了协处理器——C2协处理器,理论上可以使黄山2的整体功耗降低50%。

据了解,该片已于上月成功流拍,明年上半年将推出搭载“黄山二号”的新型智能手表。下一代“黄山三号”也已经设计出来了。

一直坐拥自研2.0AI芯片的华米,看起来是这个领域最厉害的玩家,注定要走一条更悠闲、更有想象力的发展道路。

▌五大AI生物数据引擎并发,惠及每一位用户。

有了华米智能手表,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动作和使用习惯:你可以分分钟分三步测试你的心电图;举手看一下就知道即时心率;你可以在醒来的时候检查当天晚上的睡眠质量;运动时,手表可以自动识别运动模式,全程记录,无需重新设置。

看似习惯化、极简化的操作,这背后是一系列精密、精准的生物数据引擎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全天候为你的健康和运动保驾护航。

具体来说,第二代心脏数据AI生物引擎RealBeats?2、房颤夜间和白天有效监测时间分别达到上一代的65438±0.87倍和6.64倍。

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华米科技推出了血氧数据的AI生物引擎——氧拍?测量成功率达到100%。

华米科技还发布了全新的睡眠数据AI生物引擎SomnusCare?睡眠数据检测准确率超过80%。

新推出的基于运动大数据的人体活动模式AI识别引擎ExerSense?,实时匹配运动模型,最终智能判断用户当前的运动模式,用户无需进行繁琐的手动操作。

基于同样的智能理念,还有一套人体健康评估系统,华米-派?帮助用户智能掌握日常运动,为每个用户打造绝对个性化的健康评估系统。

五个生物数据引擎,RealBeats?、有氧心跳?、SomnusCare?、ExerSense?、华米-派?聚合和并发有效保证了用户每次的高质量和精准使用。

根据王黄的说法,这些算法将用于从最便宜的智能手表到最贵的智能手表,“不会牺牲任何用户追求健康的权利”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用户也将享受到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和体验。

关键角色:用于生物跟踪的光学传感器

有了算法,有了上亿台设备产生的海量精准数据,对于华米这样基于大健康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公司来说,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采集数据传感器。

数字化的范围在人工智能时代非常特殊。它本质上是一个传感器,也是一个驱动器,整合了数字世界、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

于是就有了BioTracker 2,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可穿戴人体光学传感器,可以支持运动、睡眠、心率、血氧、个人健康评估系统等生物数据引擎的数据采集。

五大AI biodata引擎、光学传感器、性能强大、功耗极低的黄山二号人工智能芯片,拥有完整的AI健康管理平台,构成了华米特色的健康基础设施新平台。

“我相信,在未来,我们将通过这套人工智能来重建全球医疗保健行业,”王黄最后强调。

就像特斯拉因为自己的算法、数据、芯片取得了颠覆性的成就。华米,它必然有一天,它所有的能力突然成熟,以它的极致完美爆发出来。

提起人工智能研究所,你会想到什么?

不可回避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研究院、阿里巴巴AI实验室和鄙视AI研究院...一方面,他们是自身AI能力和实力的证明,作为传奇人物,为自身AI事业的发展提供面向未来的探索。

我们正在用AI深耕医疗健康领域的关键节点,也看到了这样一个动作:华米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恰逢其时。

华米人工智能研究院将聚焦健康大数据相关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在可穿戴领域的垂直应用。同时,在健康大数据挖掘、智慧医疗、脑机接口等领域探索创新前沿技术。

此外,钟南山院士领衔的手腕智能穿戴联合实验室、中国田径协会领衔的田径联合实验室、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领衔的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三支高能外部科研力量,也成为探索医疗健康的强大智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或许我们很快就会体验到这样的存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与手表进行语音交流对话,从而更便捷地完成运动健康任务。这一体验的达成,正是因为华米与智能语音独角兽云知声达成的战略合作。

正是这些奢华的智力资源,保证了华米面向未来的眼光和想象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创造大规模价值要靠创新组合。

华米是如何通过一口气发布“黄山2号”芯片、五大AI生物引擎、成立AI研究院,实现这种高强度、持续的技术创新组合和突破的?

华米科技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孔桥博士在回答辛莽X的问题时给出了答案:一、对创新的渴求。智能可穿戴作为最近的电子产品,很容易从人体抓取健康大数据,对科研人员很有吸引力。

此外,一批经验丰富的年轻研究人员非常有创新动力,这使得专利和算法的发展速度在业内非常快。

“我不希望什么都是最好的,但关键技术绝对是硬核,绝对是世界领先。”

正是这些大规模、持续的创新,推动了大规模价值的创造。

“去年6月5438+2月,公司把使命定为:用科技连接健康。当时我们以为在普通大众中普及健康意识应该是一件很漫长很长远的事情,但谁也没想到践行公司使命的时间会来得这么快,这么迫切!”这是王黄对疫情影响的最新看法。

改变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低概率、高影响的“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的作用是“让新习惯在短时间内形成”。花了很长时间接受的概念一下子被大家接受了。

这使得使命聚焦健康,华米获得了消费者的极大认可。一方面全力抗击疫情,同时在疫情期间经营业绩逆势增长。

华米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专业高效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总捐赠金额达到11.5万元。

2020年第一季度,华米智能手表全球出货量达98万块,同比增长80.2%。首次进入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前五。Q1的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08亿元,成为公司历史上每年第一季度的最高营收,同比增长36%。

一系列的成绩单,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对健康行业更强烈的需求和认知,让华米科技连接健康的使命更加明确和坚定。

技术永远是创新最持久、最强大的驱动力。在开头,我们提到巨大的新机会通常是由技术创新创造的。

华米科技以一套符合医疗健康属性和自身特点的AI组合产品和能力,真实有效地参与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创造巨大的机会,让技术价值产生,成为用户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