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电动自行车?

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风靡全球。它们轻便、节能、耐用、无污染、无噪音,深受骑行者的青睐。它们的经济成本和实用性能已经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网上说,中国大中城市已经超过百万,中小城市也有20-50万。上海和天津两大生产基地大量出口海外。笔者的一个同学(原天津自行车厂),2000年在古巴建厂,在当地生产销售自行车和电动车。据说中国很多厂商都在拉美、非洲等国家。那么,这么受欢迎的电动车发明者是谁呢?发明的原理是基于什么?让我告诉你。发明人:李启祖,原天津第二自行车厂厂长。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自行车行业最早进行了助力车的研究。各种想法都很不规范。大部分都离不开“动力传递”。即电动机或汽油机通过链条驱动后轮。还有汽油发动机的橡胶轮胎与前轮上方的前带摩擦产生的动力。由于体积庞大,它需要很大的能量。李其祖原籍上海,70年代初升任天津自行车厂总工程师。他是全厂2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总设计师。后来调到自行车二厂,任厂长兼总工程师。期间他重点抓了总办和开发办,万人工厂很快改变了落后面貌。(本文不详述)工作期间,他经常给年轻的技术人员上技术课,启发大家。我现在不确定,但是真正的动力提升完全可以实现。我提醒你,放弃“动力传递”的原始思维,在电机原理上做文章。一辆人体重量的自行车需要5公斤的推力才能启动,而由于骑行时的惯性,(加速度)只需要1公斤的推力就能保持匀速。之后只需要解决5公斤的推力,动力提升自然就解决了。每个人都苦苦思索,没有得出结论...揭开谜底的那天,厂长带来了一台改装过的电机,电机转子的中轴线加长了,从电机盖两侧算起是10 cm。当电源接通时,马达平稳地转动...“谁看到什么了?”厂长问。"..."宁静的田野。接下来,他关掉电源,将电机两端固定在事先准备好的U型铁架上,问道:“明白了吗?”啊!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讨论很多。厂长一接通电源,马达的定子(壳)就飞了起来...原来电机的转子变成了定子,定子变成了转子!谁会想到这么简单的道理?没多久,天津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