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联合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铸造分会理事长,云南省耐磨耐热耐腐蚀材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磨损与失效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ficmes委员。1996获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教育部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研究方向:金属耐磨材料加工、半固态材料加工。

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0篇论文被SCI、EI、ISPT收录,两项科研成果“控冷贝氏体球墨铸铁”和“控冷贝氏体耐磨铸钢”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实现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巩坤新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云南省热处理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研究方向:功能材料及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加工一体化新技术研究。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促进项目1项;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两大科技项目;云南省省长基金;云南省三项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云南省高校合作基金;中国有色大学科学基金。在国内外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分别被SCI、EI和ISTP收录。获得三项发明专利;六项实用新型专利。5个科研项目通过了云南省和有色金属总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两项成果获省科技三等奖。

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工程模拟研究。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计委重点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教委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改革项目等十余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还有EI。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2004年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复合带异步轧制的工艺基础及理论研究》。通过合作获得三项发明专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机械合金和新材料的制备。

先后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主任,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本科教育评估专家。

研究方向: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计算机模拟。

* * *完成科研项目2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39篇;主持或参与国内11科研项目;讲授8门基础或专业课程;独立编写了20万字左右的教材,参与编写了一本全国高校编写的教材,独立完成了5万字左右的章节。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光电新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国材料科学学会会员,国际拉曼光谱杂志顾问兼编辑,巴勒斯坦物理学会荣誉会员,化学物理的光谱与光谱分析与光散射杂志编辑副主编。

研究方向:光电功能材料物理与应用、钙钛矿结构薄膜、纳米材料、拉曼光谱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中国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邮电部技术进步三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6项,授权专利7项。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学院激光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工程光学学会SPIE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9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4月获云南省优秀工人称号。

研究方向:信息光学和数字图像处理。

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被SCI、EI、、SA等引用60余篇。出版了《激光热处理最佳控制研究》和《激光衍射和热作用计算》两部专著。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纳米材料。

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子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与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目前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子项目1个,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先后主持教育部1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二级人才基金科研4项;参与国家和省级基金8项。负责二级人才项目“溶胶-凝胶法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研究,现负责中意国际合作项目“骨再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专著《激光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及热场模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源杂志***10余篇。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研发多年;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催化剂载体、微滤和纳滤材料的研发;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材料加工新技术。

近十年来,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连续挤压理论和工程应用的系统研究上。1996提出了多材料连续挤压复合的工艺原理。自主设计制造了连续挤压复合工业机,并形成了示范工艺流程,年产精密型材1,000吨。根据连续挤压和喷射沉积技术的发展需求,2004年提出了喷射沉积连续挤压技术集成的思想,将先进的材料制备和成形技术相结合,为短流程、近净成形、高成品率的高性能材料加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属于材料成形技术的前瞻性工作,目前的研究项目是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喷射沉积连续挤压高合金材料的基础研究”。先后主持省基金、国家基金、云南省重点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项目等研究工作。,并且是博士、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研究方向:多孔金属材料。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学术专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加工技术——加工部分》一部,译著《多孔泡沫金属》,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主要从事多孔金属材料(泡沫金属和金属蜂窝)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