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能用好坏来形容的,那么怎么判断比较合适呢?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沉思了一下,说:“客观来说,你在我眼里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因为你对我没有兴趣。”我愣了一下,觉得还是说“我觉得用善恶而不是好与坏来评判一个人更合适。”
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容易带个人感情。和你做朋友,做亲人,做同事,做情人,自然有主观因素,太夸张了。做竞争对手,情敌,和你关系特别不好的朋友,也会把主观因素带入你的评价中,也太夸张了。所以,你不能让他们的评价让你有那样的感觉。如果非要下结论,请仔细分析他们对你的评价,去掉主观因素只留下客观评价,大概就能下结论了。
孟子的《高姿商》中说“人皆有羞恶之心”,这是孟子提出的人类“四心”之一;《孟子·公孙丑》也说:“耻,耻于自己无能;恶,恨人无能。”在这里,我因为自己不善良而感到羞耻,因为别人不善良的行为而感到厌恶。
再回到一个人是好是坏的问题上来,因为好与坏大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熟悉你的人根本无法做出客观的评价,所以也无法做出客观的评价。此后,因为更容易判断善恶,所以引入了善恶的概念。
先说判断一个人是善是恶。这里有一套暂时判断是否成熟的标准:判断大小,判断大小,知行合一,才能定善恶。生命之初,性本无善恶(但有善恶的基因,是后天激发出来的),所以当有善恶的时候,说明他发生了一些事情,关系到对他善恶的判断。
比如一个小偷偷东西(注:曾经救过猫狗的命,现在饿死了才偷东西),然后被别人劝服投案自首。被警察叔叔教育后,他开始改过自新,不再偷东西。在这里我们无法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他救了汤姆、迪克和哈利的命)。套用上面的判断方法,小偷一开始是作恶,后来被别人劝服悔过,然后自首。是善良的,而且在警察叔叔的教育下,他知道自己错了,然后就再也没有犯过偷盗罪,所以我们判断这个人是善良的。如果被教育后继续偷,目前还是恶。
再比如,一个杀人犯杀了人(注:曾经救过别人的命),最后投案自首,被判无期徒刑。他在狱中坚持学习,认真悔改,研发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并应用于社会。我们在这里无法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他救了人,也杀了人)。应用上述判断方法,他杀人犯下大恶,然后自首以示善良,被判无期徒刑,在狱中悔过,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说这个人还是善良的;如果他在监狱里继续战斗,那么他就是邪恶的。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但是改了也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