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橡胶的发明者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民从秘鲁带回了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并出版了《南美旅行简史》,详细介绍了橡胶树的起源、采集乳胶的方法以及橡胶的利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一种可以软化橡胶的溶剂。

1888年,英国人邓禄边发明了充气轮胎,并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橡胶价格飙升。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乐发明了橡胶树连续割胶法,大大提高了橡胶产量。因此,野生橡胶树已成为大面积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首次踏上了南美大陆。在这里,西班牙人看到印度儿童和年轻人在玩游戏,唱歌,互相扔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可以弹得很高,如果拿在手里会有黏黏的、冒烟的感觉。西班牙人还看到印第安人在衣服上涂一些白色的粘稠液体,在下雨天是防雨的;还要把这种白色的粘稠液体涂在脚上,下雨天水也不会打湿脚。结果,西班牙人初步了解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到达南美洲,看到土著人在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士兵有不同的思维和视野。通过对这种小球的调查,他们才知道这种小球是由一种被印第安人称为“橡胶”的树流出的粘稠液体制成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民从秘鲁带回了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并出版了《南美旅行简史》,详细介绍了橡胶树的起源、采集乳胶的方法以及橡胶的利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一种可以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勒发现橡胶可以擦掉铅笔字迹。

1823年,英国人麦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在布料上涂上厚厚的白色橡胶液体制成防雨布,缝制了“麦金托什”防水斗篷,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

1852年,美国化学家格思里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装有橡胶和硫磺的罐子掉在了火上。加热后,橡胶和硫磺一起流动,形成块状橡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顾德义的这一偶然行为,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要发明,为橡胶应用扫除了一大障碍,使橡胶从此成为正式的工业原料,并由此使许多与橡胶相关的产业得以蓬勃发展。随后,格思里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双橡胶防水鞋。

从65438年到0876年,一个叫魏的英国人死里逃生。他从亚马逊河的热带丛林中采集了7万颗橡胶种子,送到英国伦敦的皇家秋植物园培育,然后把橡胶苗运到新加坡、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和西亚种植,取得了成功。到2004年,全世界已经成功种植天然橡胶128年。

1888年,英国人邓禄边发明了充气轮胎,并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汽车工业的兴起激起了对橡胶的巨大需求,橡胶价格飙升。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乐发明了橡胶树连续割胶法,大大提高了橡胶产量。因此,野生橡胶树已成为大面积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

1904年,中国云南甘雅的阿呆土司安仁从新加坡购买了8000株橡胶苗带回中国种植在北纬24°的云南盈江县新城凤凰山。只剩下一株植物。

1906-1907年,海南琼海爱国华侨何从马来西亚引进橡胶种子4000粒,在辉县(今琼海市)和丹县种植。

1915年,荷兰人赫顿在印度尼西亚瓜瓦茂物植物园发明了橡胶芽接法,使优良的橡胶无性系得以大量繁殖和推广。

2003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753.57万吨。世界前五大橡胶生产国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橡胶总产量为629.25万吨,占全球橡胶产量的83.5%。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飞利浦公司通过锂引发阴离子聚合成功开发出溶液聚合丁苯橡胶(SSBR),并于1964实现工业化生产。SSBR的工业生产通常使用烷基锂,主要以丁基锂为引发剂,烷烃或环烷烃为溶剂,醇类为终止剂,四氢呋喃为无规化剂。然而,由于SSBR的加工性能差,其应用没有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后期,对轮胎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橡胶的结构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聚合技术的进步使SSBR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Duniop公司和荷兰Shell公司通过聚合物设计技术共同开发出低滚动阻力的SSBR新产品。荷兰壳牌公司和鲁工普轮胎公司联合开发了新的SSBR产品,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和普利司通公司联合开发了新的第二代SSBR产品如锡偶联SSBR,这标志着SSBR的生产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SSBR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1982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进行了正丁基锂-四氢呋喃-环己烷体系苯乙烯和丁二烯聚合的中试研究。1984进行了放大试验,1989开发了新型节能SSBR,1kt工业装置研制成功。1996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成功开发10kt SSBR生产线,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在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胶鞋、杂物、改性沥青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对SSBR的基本物理性能、加工性能评价和轮胎胎面配方进行了研究。

21世纪橡胶发展速度较快。汽车工业带动了橡胶工业,而资源短缺和环境要求推动了再生橡胶的利用。航天科技对橡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