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的社会民生

2010年7月,县城乡规划局成立。它在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13年,临泉县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2013年,临泉县常住人口26万人。

201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面加强农村重点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县乡公路72公里,加固维修农村公路危桥53座。新增1000亿斤粮食国家规划项目通过验收,建成标准农田2.4万亩,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万个。界南河治理工程、大中沟受损桥梁重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全部完工。2012年,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750万立方米,修复加固堤防85公里,修建配套桥涵360座,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9万亩,解决了1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千万亩森林成长工程扎实推进,建成农田林网3万亩,绿色廊道130公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83%。完成2座35kV变电站和112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通信设施50处。

2012年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集中力量做好大别山扶贫开发片区规划,申报项目361个,总资金654380036.3亿元。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涌现出白庙路哥、杨桥朱窑庄、庙岔庞庄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文化是临泉的比较优势之一。临泉有1000多个民间艺术团体,其中杂技团890个。燕子大江南北,仙人游长城内外,说起县内两个杂技团闫飞杂技团和应县马戏的影响力。全县890个杂技队伍中,大中型队伍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家庭作坊式的小队伍,一家一辆车,走到哪里玩到哪里。临泉县的杂技队伍是自组织、自发展、自管理的。团队之间相互竞争,各自为政,是典型的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难以形成大品牌,影响自身发展壮大。同时,练杂技辛苦,职业生涯短暂。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这条路,客观上造成了杂技后备人才的缺乏。

针对这种情况,临泉县出台了很多措施,传承民间艺术,发展文化产业。县政府非常重视民间杂技的发展和繁荣,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经济。临泉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发展基金,奖励成绩突出、贡献大的杂技马戏团队和个人,鼓励他们创新节目形式。从2009年开始,该县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杂技马戏艺术节,还将定期举办杂技、马戏、魔术的调查和比赛,促进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全县杂技马戏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为解决杂技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统一发放县杂技艺术学校学生的生活费和学费,以扩大学校生源。

2005年,临泉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临泉。2012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项,免费开放全县31综合文化站和400家农家书屋。

2012年,临泉县被评为全省十大发明专利,国家科技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年授权发明专利19项。各类教育持续发展,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稳步推进。县医院按时开通“一卡通”系统,实行药品零差率。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582万人次,补充资金5.3亿元。食品药品县村三级监管体系基本建成,群众食品药品使用安全得到保障。

临泉县体育中心。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满足群众健身、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大型会议展览需求,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临泉县2009年第16次常委会决定在临泉县建设体育中心。

临泉县体育中心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要求,位于新政务区光明南路西侧,总面积180亩。体育中心建设总投资估算654.38+0.5亿,主要由三个建筑组成:一是主体育场,654.38+0.5万个座位,看台下方的空间平面可满足健身室、各种商业活动(休闲中心、简餐、酒吧、茶馆等)等多元化服务功能。)、运动酒店、VIP休息等。第二个是游泳池,1500个座位,包括8个泳道,50m标准游泳池和儿童游乐池;三是2000座的综合训练馆,体校教学楼,室外大型全民健身广场,篮球场,网球场等配套设施。体育中心建成后,将集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休闲娱乐于一体,可满足业余训练和群众健身的需求,为临泉县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主体育场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举办了安徽民间杂技艺术节等盛大活动。2008年,临泉县有5300多名创业者和就业人员。当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创业就业环境,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2009年春节前,197101农民工返乡,其中6026人被创业政策吸引,11725人愿意节后在县城找工作。

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623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6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5万人,就业技能培训84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2万人,发放城乡居民补助金6380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廉租房500套、公租房300套开工率100%,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覆盖2700户。

2012年城乡救助工作* * *包括城镇居民1.01万人,农村居民81.3万人,发放大病救助资金291.00万元,五保供养资金2408万元,孤儿救助资金242.2万元。对6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对1.25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823万元生活救助,对20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实施1万元医疗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