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病毒在猪体外能存活多久,如何杀灭?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颗粒大小为14 ~ 25 nm,平均直径为17 nm。它是对称的二十面体,没有包膜,基因组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单环DNA。其在组织中的悬浮密度为1.37 cm3,沉降系数为52S,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PCV的复制是滚环复制,先经过一个双链复制型(RF),再由双链复制型转录编码蛋白质。这种复制方式与禽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的复制方式相同。PCV颗粒存在于病猪的鼻粘膜、支气管、肺、扁桃体、肾、脾和小肠。该病毒存在于胸腺、脾脏、肠系膜和支气管的淋巴组织中,在肺和淋巴结中的检出率较高。结果表明,PCV严重侵入猪的免疫系统:病毒伴有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胸腺细胞,导致猪体质下降,形成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是由免疫抑制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疾病可由低致病性或弱毒疫苗的微生物引起;复发性疾病对治疗无反应;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不足;一窝中有一只以上的猪出现不明原因的出生发病和死亡;猪同时存在多种疾病综合征。这些特征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PMWS的猪身上。淋巴细胞丢失和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是PMWS病猪的独特病理损害和基本特征。而且,这一特征与血液循环中B和T细胞的减少以及淋巴器官中这类细胞的减少高度相关。它与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谱系细胞的增加高度相关。此外,已证实在淋巴组织、相关免疫细胞和血液中的细胞中存在大量PCV2抗原。PMWS是由PCV2感染引起的最早被认识和确认的疾病。常见的PMWS主要发生在5 ~ 16周龄的猪,最常见于6 ~ 8周龄的猪,很少感染乳猪。一般在断奶后2 ~ 3天或1周开始发病。急性猪,死亡率可达10%,抗性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但由于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死亡率往往大大增加,死亡率可达25%以上。血清学调查表明,PC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德国和加拿大,猪的PCV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95%和55%,在英国和爱尔兰,猪的PCV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86%和92%,但不一定表现出PMWS症状。我国部分省市20日龄未断奶仔猪阳性率为0,1 ~ 2月龄断奶仔猪为16.5%,后备母猪阳性率为42.3%,经产母猪阳性率为85.6%,育肥猪阳性率为51%,总阳性率为42.9%。临床症状可能持续数月,在6 ~ 12个月达到高峰,然后下降;一组与另一组感染差异很大,因为乳猪母源PCV抗体在出生后8-9周龄时消失,当仔猪转入育肥圈(11-13周)时,再次接触PCV,PCV抗体重新出现。猪容易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被感染的猪可以从鼻腔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通过口腔和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妊娠母猪感染PCV2后,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PCV2血清阴性的人工感染公猪精液中含有PCV2的DNA,说明精液可能是另一种传播途径。实验猪人工感染PCV2后,其他未接种猪的同居感染率为100%,说明该病毒为水平传播。猪在不同猪群之间的移动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它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衣服和设备传播。工厂化养殖可能与这种疾病有关。饲养管理不善、断奶环境恶劣、不同来源、不同年龄的猪混杂、饲养密度高、刺激仔猪免疫系统等都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猪场规模大小并不重要。PCV感染实验动物,发现只有猪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兔、鼠、牛甚至人都是血清学阴性。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在被调查的猪中广泛存在。PCV2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多发生在5 ~ 16周龄的猪。PCV可以水平传输。接触病毒一周后,血清中可检测到抗体,然后效价不断升高。PMWS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猪进行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的必要临床依据。其他症状包括厌食、精神抑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和以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障碍。不太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发病率普遍较低,死亡率较高。体表浅表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贫血和可见的粘膜黄疸。上述所有临床症状可能在一头猪身上看不到,但所有症状在病猪身上都能看到。胃溃疡、嗜睡、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猝死少见。绝大多数PCV2是亚临床感染。一般临床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或完全由继发感染引起。在通风不良、拥挤、空气污染、混养、感染其他病原体的情况下,病情明显加重,一般死亡率为10% ~ 30%。先天性震颤的症状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一窝猪的感染数量也变化很大。瑟瑟发抖严重的病仔猪,往往因为出生后1周不能吸奶而饿死。忍受了1周的乳猪,3周就可以存活并恢复。震颤是双侧的,乳猪躺下或睡觉时震颤停止。外部刺激,如突然的声音或寒冷会引起或加剧颤抖。有些猪一直无法完全恢复,在整个生长育肥期持续颤抖。感染的猪通常是新引进的年轻种猪所生,这表明这些血清阴性的种猪在怀孕的关键时期暴露于PCV。PCV常见的混合感染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体,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多种疾病混合的原因。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PRRSV、PRV(伪狂犬病病毒)、PPV(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PEDV(流行性腹泻病毒)、SIV(猪流感病毒),部分为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病猪死亡率会大大提高,部分可达25% ~ 40%。编辑这一段的病变,解剖病变。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猪的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疸(20%的疑似PMWS的猪出现);淋巴结异常肿大,内脏及外周淋巴结肿大至正常体积的3 ~ 4倍,切片呈均匀白色;肺部有灰褐色炎症和肿胀,呈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大,硬橡胶样;肝脏颜色较暗,外观呈淡黄色至橙色,肝小叶间萎缩、结缔组织增生;肾脏水肿(有的可达正常的5倍),面色苍白,包膜下有坏死灶;脾脏微肿,质地如肉;胰腺、小肠和结肠也经常有肿胀和坏死的病变。组织学病变广泛分布于全身的器官和组织,具有广泛的病理损害。肺部有轻度多灶性或高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肝脏有以肝细胞单细胞坏死为特征的肝炎;肾脏有轻度至重度多灶性间质性肾炎;心脏有多灶性心肌炎。多样性肉芽肿性炎症常发生在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胸腺。淋巴细胞损失是PMWS病猪的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本病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病原体或抗体检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最可靠的方法是病毒分离和鉴定。病猪死亡后进行病理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发现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部未完全变性或形成凝固致密病变时,应怀疑本病。可见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减少,单核吞噬细胞样细胞浸润,形成多核巨细胞。如果在这些细胞中发现嗜碱性或两性细胞质包涵体,基本可以做出诊断。血清学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手段。诊断该病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IIF)、免疫过氧化物单层培养、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探针杂交和原位杂交(ISH)。IIF法适用于细胞培养物中PCV的检测。在PK-15细胞中用组织病理材料作盖玻片,用丙酮固定,用兔抗PCV超免疫血清与细胞培养物中的PCV反应,可对PCV进行检测和分型。ELISA诊断法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以细胞培养病毒(PCV2)为抗原,PC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竞争试剂,建立了竞争ELISA方法。竞争ELISA法的检出率为99.58%,而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检出率仅为97.14%。该方法可用于PCV2抗体的大规模监测。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诊断方法。PCV2特异性或组特异性引物用于从病猪的组织、鼻分泌物和粪便中扩增基因。根据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扩增产物的碱基序列,证实PCV感染。还有一种简单的PCR(多重PCR法。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猪圆环病毒的核酸。但不能区分PCV1和PCV2,PC v2具有群体特异性,能准确定位PCV在组织器官中的位置,可用于临床材料检测和病理分析。临床诊断要点(1)PMWS主要发生在5 ~ 16周龄的猪,断奶前生长良好。(2)同一窝或不同窝的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腹泻、生长迟缓、体重下降。有时会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无效。(3)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肺肿大,广泛间质改变,表面散在大小不一的褐色突变区。其他器官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和损伤。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猪的生产性能下降和高死亡率使该病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由于PCV2的持续感染,该疾病在经济上更具破坏性。抗生素的应用和良好的管理有助于解决并发感染的问题。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和混合群制度,减少环境应激因素,控制并发感染,保证猪的免疫状态稳定,加强猪场内外的生物安全措施,购买猪时保证猪来自清洁猪场,是防控该病,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措施。专利消毒剂Virkon S在1∶250稀释时能有效杀灭圆环病毒,因此可用于每批猪之间的终末消毒。做好猪重大传染病免疫工作。PCV2及其相关猪病的发生需要其他条件或相同因素才能诱发临床症状。目前世界各国控制该病的经验是对同一传染源给予适当的主动和被动免疫。因此,对猪场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哮喘、蓝耳病进行免疫是保证胎儿和哺乳仔猪安全的关键。因此,根据不同的可能病原体和不同的疫苗,对母猪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非常重要的。人工被动免疫可以采用血清疗法。从养猪场的育肥猪收集血液(健康的淘汰种猪的血液是最好的),分离血清并注射到断奶期的仔猪体内。土产疫苗的使用一旦猪场发生此病,可将病猪内脏加工成土产疫苗。根据临床实践,效果良好。但现阶段有两种观点:一是母猪和断奶仔猪同时免疫,具有免疫效果快的优势,基本可以将疾病控制在1 ~ 2个月内;缺点是如果灭活不彻底,疾病会长期存在。其次,只对断奶仔猪进行免疫,具有免疫安全性好的优点,基本不会使疾病长期存在;缺点是免疫效果慢,需要半年左右才能控制病情。“染疫”物质主动免疫“染疫”物质是指染疫猪、死胎猪、木乃伊胎等的粪便。,用于配种前饲喂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有一定抗体的母猪在怀孕80天后补充,可以产生较高的免疫水平,并通过初乳传给仔猪。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保护胎猪和乳猪的健康,而且对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生殖障碍也有很好的效果。但这种方法要非常小心使用,如果田间有仔猪,会造成人为感染。药物预防、预防性给药和治疗对于控制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是非常理想的。但到目前为止,由PCV2引起的相关猪病的病原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不能完全依靠特定的控制措施,只能同时进行有效的综合措施才能事半功倍。可试行以下药物预防方案:仔猪用药:哺乳仔猪在3、7、21日龄注射米仙(长效土霉素,200 mg/mL,每次0.5mL)3次,或在1、7日龄注射快洁灵(头孢噻呋,500 mg/ml) 0.2 ml,断奶;从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1月,分别饲喂致远净(50 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或多西环素(150 mg/kg),同时饮用阿莫西林(500 mg/L)。母猪用药:在分娩前1周和分娩后1周,饲料中添加志远精(100 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综合防控计划分娩期:仔猪全部进出,两批猪之间要进行清洗消毒;分娩前清洗母猪,处理寄生虫;限制交叉母乳喂养,如有必要,在分娩后24小时内。断奶期:猪圈小,原则上一窝一圈,猪圈牢牢隔开;坚持严格的全进全出,有与邻居分开的独立排泄系统;降低饲养密度:> 0.33 m2/头;增加饲养空间:> 7 cm/头仔猪;改善空气质量: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