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湖南科技大学的文体活动有:校运动会、篮球赛、“绿杯”足球赛;艺术方面,有迎新晚会和乐团表演(从外面请来的,很有陶冶性);还有各种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评估的“优秀”高校,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毕业生典型就业经历50强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9年8月,湘北建筑学院于2003年6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原煤炭工业部南方唯一的本科院校湘潭工学院和湖南省第二大本科师范院校湘潭师范学院合并而成,由中央和湖南省共建。现占地面积31.07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图书馆文献总量为51.01.01.0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46.74万册。

学校现有1个研究生院、19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9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5438+,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特色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3个省级“中面向31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招收外国留学生。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5000余人。

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给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给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给一级学科,188个硕士学位授权给二级学科。拥有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会计硕士等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具备“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格。还可以开展同等学力高校教师申请硕士、硕士学位的工作。

学校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83人,专任教师324人,博士教师670人,国家863计划主题评估专家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专家65433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3人,湖南省“百人计划”3人,湖南省19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南省“新世纪1人才工程”46人。

学校拥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采矿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页岩气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等23个国家级和省级自律科技创新平台, 以及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基地、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党建理论研究基地等9个省级社科创新平台。 教学实验室(中心)79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5个,中央和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13个,中央和地方共建专业实验室11个,中央支持地方51个。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示范基地7个,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固定实践基地160个,省优秀教学实践基地18个。

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学校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5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改革项目75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8项,省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39项。学生在德国红点设计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因品行优良、综合素质和能力突出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均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6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名各类高层次人才。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58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3521项,年度科研经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奖2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47项,推广新技术近10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31本;学校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采矿工程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其中,学报社科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高校社科百强期刊,学报自学版和社科版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内容,《毛泽东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学校坚持开放,与美、英等国40多所大学和台湾省10多所大学合作办学、开展科研。近年来,一批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一批应届毕业生和教师被派往美国、泰国等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沐浴着湖湘风光,承载着湖湘魅力的HKUST学子,秉承“求实创新、至诚至志”的校训,进一步弘扬和创新矿业工程和师范教育特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