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政策帮助氢燃料汽车在2020年打破瓶颈。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版《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中,首次将氢气、煤炭、天然气、原油、电力、生物燃料纳入2020年能源统计。
《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对包括氢气在内的能源的“购、耗、存”和“加工转化回收”进行统计和报告,通过这两个表可以计算出一个企业的综合能耗,可以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政策和能源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并对能源经济活动和能源方针、政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认为,国家对氢的能源统计可以帮助国家下一步出台对氢及相关产业的补贴和扶持政策时做参考。同时,也将帮助更多的投资者和资本获得信心,加快氢燃料经济的布局,通过市场驱动,进一步降低氢能源的相关生产和消费成本。
日前,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也明确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的目标,指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三纵”R&D布局,并明确提出有序推进氢燃料供应体系建设,提高氢燃料储运经济性,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6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1.426辆和1.337辆,2009年为438+01.0辆,同比分别增长398.6%和375.8%。根据毕马威的预测,2019年中国的氢气产量可能超过20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
此外,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截至2019 11月,已有4个直辖市、10个省和包括县级市在内的30个地级市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国内氢能源全产业链投资并购案例49起,涉及投资总额超过6543.8亿元,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均超过过去两年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媒体沟通会期间接受第一汽车频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被认为是中国氢燃料元年。一方面,海外主机厂和能源巨头纷纷向中国伸出“橄榄枝”,提出一揽子计划。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积极参与氢能市场。
近年来,日韩主机厂在氢燃料汽车方面加速发展,中国主机厂也紧随其后。除了较早布局氢燃料汽车的SAIC,长城、广汽、金龙等国内商用车企业也在陆续布局氢燃料汽车。2016年至2019年,仅长城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投资规模就达12亿元。此外,国家能源集团等能源企业和产业链企业也在布局氢能的其他环节;高也认为,在实验验证和商业化进程方面,中国车企虽然没有达到丰田、现代等“第一梯队”的高度,但与欧美车企差距并不大。
据统计,丰田持有超过65,438+00,700项氢燃料电池专利技术。如果算上电装等“丰田系”的控股公司,丰田几乎垄断了全球近50%的氢燃料电池专利。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氢燃料乘用车商业化的车企,现代在燃料电池堆、膜电极、储氢等核心技术领域都具有技术优势,虽然其专利总数不及丰田。据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现代氢燃料电池汽车全球累计销量预计为3666辆,或将超越丰田成为年度第一。根据现代此前发布的“战略2025”,其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将在2025年达到65,438+0,654,38+0,000辆,并提出在汽车以外的交通、储能、能源再利用等方面构建“氢社会”。
目前,国内的科研机构如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虽然在氢燃料汽车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面临着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难以满足量产的条件。高指出,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推广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汽车,而是氢能生产、储运、汽车储存、加氢站等产业链的经济性和协同效应。
此外,成本也成为阻碍氢燃料汽车推广的重要问题。目前,电堆占氢燃料电池系统总成本的25%以上,其核心材料几乎全部依赖国外厂商;在催化剂领域,国内车企的消耗量是竞品车企的3~5倍,催化剂仍然依赖海外公司。
根据丰田的技术路线图,预计2025年汽车用燃料电池和储氢瓶总成本约5万元,加氢成本80-90元/kg,而续航500Km的纯电动动力电池成本降低不到4万元。氢燃料汽车的百公里运营成本远高于燃料汽车和纯电车,而这是一个乐观的预测。
目前国内氢燃料汽车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方面与日韩差距较大。而且加氢站也受到盈利能力的限制,大部分来自政府投资,很少来自民间和市场推广。
明日氢能源董事长王朝云在接受第一汽车频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一项具有R&D潜力的新技术,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主机厂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努力,完成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以推动“氢社会”的到来。
高也认为,要使氢燃料汽车在2020年后真正迎来成长期,出路在于创新和应用,并指出未来5年国产化和技术创新后,质子交换膜等核心部件的成本有望再降一半。此外,应优先发展起步较晚的商用车,逐步降低氢燃料电池和加氢的成本。同时,考虑到汽车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先行者性,从现在开始加快加氢站的配套建设,占据技术优势是非常必要的。
“当氢燃料电池汽车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后,其量产成本会迅速下降,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为中国汽车品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说: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