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平的教学与科研

1998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名称(本科《工业催化基础》)。1998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8,教育部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资助海外(加拿大)留学一年(后来因为在日本工作放弃了)。2003年,日本北陆的青年学者在墙报上发表的最佳论文获得三等奖。2004年在校友会第九届留学成果报告会(165438+2004年10月7日,日本驻大阪总领事馆)获得中国-中国科协主席奖。2005年日本物质生活学会论文奖(排名第四)。《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为海外特邀审稿人,经常担任高分子、催化、化学等领域十余种国际核心期刊的审稿人。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邀请海外专家进行同行评议。参与或主持完成中日两国19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涉及金额200多万人民币1亿日元。* * *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SCI 50篇,他引75篇,EI 43篇,ISTP 10篇,申请日本发明专利一项。多次参加聚烯烃工业催化国际学术会议。他应邀作了7次特邀报告和4次特邀报告,包括美国化学学会高分子化学分会在第五届聚烯烃聚合物前沿国际会议(2005年9月25-28日)上的45分钟特邀报告和日本催化学会2006年年会(日本催化学会第98届研讨会,富山,2006年9月26-29日)上的60分钟特邀报告。应邀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所、著名公司R&D机构访问讲学16次。近五年学术研究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如下。

1)提出了齐格勒-纳塔钛基聚丙烯催化合成机理中活性中心的修正三位模型,对丙烯定向催化配位聚合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实用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该成果已发表在高分子领域核心期刊《Macromol》上。化学。Phys .何被高水平杂志论文引用十余次。

2)在菲利普铬基聚乙烯的催化合成机理中,首先发现了聚合诱导期乙烯易位反应活性中心的形成机理及其向乙烯聚合活性中心的转化机理。这一成果已经发表在J. Mol。卡塔尔。一种化学物质。,催化领域的核心杂志。这个发现被化学评估了。Rev(第105卷,第1期,第159页)作为理解烯烃配位聚合引发机理的重要突破。这一新机理的发现加深了对乙烯聚合机理的理解,并为设计和开发实用的铬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指导。

3)在聚烯烃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领域,首次发现纳米粒子可以抑制聚烯烃聚合物材料结晶过程中的球晶生长,发现当纳米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等于或小于聚合物链两端的平均距离时,聚合物在结晶过程中不会形成球晶,从而获得完全透明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开创了纳米技术合成透明半结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通用方法,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成果近日发表在高分子领域著名期刊Macromol上。快速通信。和聚合物。

4)首次发现菲利普铬基聚乙烯催化剂可以催化乙烯和环烯烃的聚合,环烯烃作为聚合的单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最高可达15倍),同时可以调节生成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使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一发现已申请了日本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6-129834),目前正与日本化工企业合作进行工业应用研究。

研究领域:

1)多相烯烃聚合催化

研究工业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形成和聚合机理,包括齐格勒-纳塔钛基催化剂、菲利普铬基催化剂、高选择性烯烃齐聚(三聚或四聚)催化剂和其他用于工业化生产具有新结构和功能的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和共聚物)的高性能重要催化剂

2)催化剂的计算分子模拟

研究各种催化化学反应(如烯烃聚合、齐聚和复分解等)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轨道(MO)计算方法结合实验研究,用于在分子水平上设计具有新性质的新催化剂

3)新型聚烯烃和聚烯烃基纳米复合材料

基于催化剂设计和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配方,开发具有可控链微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短支链和长链支链及其分布、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介观和宏观结构的新型聚烯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