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烟台人才补贴政策

1.烟台市“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从烟台市外引进的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和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能力,带重大项目创新创业,急需采取特殊政策快速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可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可分为科技创新、企业创办和企业设立。综合资助包括住房补贴、项目资助、人才引进奖、融资奖、学术活动奖和产业化奖。

(1)住房补贴。5年管理期内,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按用人单位实际缴纳的年度劳动报酬总额的60%缴纳个人所得税,累计最高600万元。对全职引进的顶尖团队和核心团队成员(含团队负责人),每年按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年度劳动报酬总额的60%发放住房补贴,最高总额为654.38+00万元。对灵活引进的顶尖人才,每年按用人单位实际缴纳的年度劳动报酬总额的60%缴纳个人所得税,累计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2)项目资金。顶尖人才(团队)项目分一、二、三类资助。

(1)科技创新。按照科研资助、研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项目实际投入总额的30%给予项目资助。全职引进的顶尖人才,一类最高补助5000万元,二类最高补助3000万元,三类最高补助654.38+00万元。对于全职引进的顶尖团队,最高补贴一级6000万元,二级4000万元,三级2000万元。对灵活引进的顶尖人才,一类最高补贴3000万元,二类最高补贴2000万元,三类最高补贴654.38+00万元。

(2)建立企业级。你可以选择三种融资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模式一:风险投资。按企业实际投资总额的50%给予资助。顶尖人才,一类最高补贴4000万元,二类最高补贴2000万元,三类最高补贴654.38+00万元。对于顶级团队,一类最高补贴5000万元,二类3000万元,三类2000万元。

模式2:启动资金+直接股权投资支持。创业启动资金按照模式一项目级资助金额的70%确定,股权资助金额按照模式一项目级资助金额与模式二创业启动资金金额之差的2倍确定,股权投资比例不超过25%。

模式三:直接股权投资支持。股权出资金额按照模式一出资水平的3倍确定,最高6543.8+0.5亿元,股权出资比例不超过25%。

对接受股权投资的初创企业,在5年资助期内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技创新板成功上市且主体在我市的,政府股权投资收益扣除本金后,剩余部分用于奖励顶尖人才(团队);或者实现协议约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的目标任务,按照协议约定给予股权奖励。

③建立平台类。按照科技创新的标准。

(3)引进人才并给予奖励。根据顶尖人才(团队),给予申请人5%的项目资助,最高500万元。

(4)融资奖。项目产业化过程中获得银行贷款的,按照银行同期LPR利率的50%给予贴息补助,每个项目累计最高贴息1万元。对顶尖人才(团队)创办的企业进行投资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每个项目累计最高奖励654.38+0万元;发生投资损失的,按照实际损失的50%给予最高风险补偿,每个项目累计最高补偿500万元,单个投资机构每年累计最高获得654.38+00万元的奖金。

(5)学术活动的奖励和补充。鼓励顶尖人才(团队)在我市发起和组织国际高水平学术活动,给予申办总额的50%作为活动奖金,最高奖金1万元。

(6)产业化奖。在5年资助期内,顶尖人才(团队)创办的企业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5000万元、654.38+0亿元的,分别给予654.38+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B类以上顶尖人才(团队)在我市“揭榜”活动中成功揭榜金额超过5000万元,属“卡脖子”的技术攻关项目;已设立企业近三年获得风险投资机构5000万元股权货币融资;国家科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科研平台迁入我市或在我市建设分中心;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政策支持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可直接列入市“一事一议”相应类别。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可赋予我市产业集群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头部企业“一事一议”政策定制权,由企业根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需求提出“定制化”配套政策,精准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顶尖人才(团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六条国务院建立全国促进就业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的重大问题,协调和推动全国的就业促进工作。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就业促进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促进就业的需要,建立促进就业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职责,协调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第十二条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扩大经营,增加就业。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创造就业岗位。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