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哪些高科技应用?
第一,高度集成的刀片动力电池。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拉伸和挤压工艺的约束,攻克了超薄铝壳的焊接技术。成功研制出长宽比为10:1、厚度为0.3mm的超长超薄铝壳刀片电池,打破了传统电池系统的模块化概念。利用刀片电池独特的长宽比特性,超长电芯紧密排列,体积集成效率超过60%。
第二,动力电池高效CTP技术。该技术打破了业内固有的“单电池组模块再组电池组”的三级组设计思维,从高度集成的电池组结构、新技术研发、热管理优化等方面,研发出全新的动力电池高效CTP技术,实现两级组一个“单电池组直达”。
3.高压锰酸锂镍正极材料和电池。高压锰酸镍锂材料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锂离子传导快等特点,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在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剧烈的副反应是锰酸镍锂商业化的最大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稳定的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界面和耐高压材料体系,具体包括高压正极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高压锰酸锂镍电解液开发的匹配技术和高压辅助材料的匹配改性技术。这些技术也将推动电池工业向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目标前进。
第四,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固态锂电池以其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迫切需要设计和制备具有优异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固体电解质。“刚柔结合”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的设计理念是以尺寸热稳定性好的“刚性”材料为基础,结合具有宽电化学窗口、室温离子传输性能优异的“柔性”高分子材料和具有高离子迁移率的锂盐,有效解决单一聚合物电解质尺寸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差、单一无机固体电解质界面传输和加工性能差的瓶颈问题。用这种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研制的固体锂电池安全性高,比能量高。
动词 (verb的缩写)集成高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一体化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通过采用超薄金属双极板、低Pt催化剂、空气侧无外部加湿、智能控制策略,有效缩小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体积,降低了成本。
正是通过这些高端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汽车使得有轨电车的续航里程不断刷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