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砚——辽砚的后裔

为了进一步开发丰富的辽砚资源,使古老的辽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复兴,华夏人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标准剖面图

张永军,廖燕第四代传人,汉族,辽宁昌图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大学。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全集辽宁卷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文联民间艺术委员会委员,本溪市廖燕艺术协会会长, 本溪书画研究会理事,美术家协会理事,本溪CPPCC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工艺技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辽宁省玉石砚鉴赏大师。

张永军出身书香世家,从小热爱民族文化,尤其擅长书法。受家庭影响,小时候经常缠着爷爷教他练字。一边帮他润色墨水,一边想着抬抬手腕,提提钢笔。每当他有空闲时间,他总是练习几招。好事多磨。第一次参加书法比赛时,他用楷书写的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获得一等奖,成为全校临摹的范本。2006年5月获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获“十佳”荣誉称号。

从65438年到0988年,他在山城本溪创业,从写作和绘画逐渐涉足廖燕。后来,他师从廖燕著名学者元彬先生。此后,他致力于廖燕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98开始,先后成立了本溪廖燕工厂、本溪廖燕研究院、本溪宏达雕塑艺术学校、本溪廖燕美术馆、本溪廖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辽宁华宝廖燕博物馆。旗下还有4个雕刻中心和10销售中心,雕刻技师和员工超过60人。它被公认为廖燕的第四代传人和廖燕工业的领导者。

多年来,他继承了辽砚的技艺,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开创了辽砚独特的线雕、篆刻、半圆雕等技法。他在石头上飞刀的技艺令人惊叹,使辽砚的石雕艺术更具冲击力,大大提高了辽砚的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辽砚的设计和中国板扇的设计分别获得了国家专利。他最早倡导并创制了辽宁廖燕地方标准,并编撰出版了《国宝廖燕》一书。

其“紫云堂”系列廖燕作品被辽宁省和本溪市评为“十大名牌产品”之一。以廖燕为代表的本溪桥头石雕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年,为迎接澳门回归,设计创作的巨型辽砚“万众一心”,被辽宁省博物馆收为镇馆之宝。2001年3月,辽砚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北京画院院长刘春华、中国书协副主席童伟、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对辽砚赞不绝口,称其为“砚林之宝”。中国书协副主席童伟看后赞不绝口,当场题词祝贺。2005年5月,廖燕《枫叶情》被沈阳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2006年3月,廖燕《冯丹潮阳》被文化部收藏。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世界范围的悲痛,全军官兵为之动容。为此创作的石雕屏风被中央军委珍藏。2010上海世博会上,巨型砚台“锦绣中华”和“世博之光”广受赞誉。为本溪广电大楼打造的16米长的立体紫云石雕《清明上河图》,创造了辽砚史上的奇迹。他的书法作品也深受喜爱,被广泛收藏。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由廖燕第四代传人张永军创办的本溪廖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目前本溪制砚规模最大、机制最完善、砚台制作、从业人员和销售中心最多的单位,并率先在本溪建立了廖燕研究所和廖燕博物馆。总经理张永军是本溪市第一位国家一级工艺技师,辽宁省第一位工艺美术大师。因为他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了本溪市优秀CPPCC委员、民主建国会优秀委员、本溪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本溪市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闻人物、本溪市非公企业先进个人、本溪市第三届、第四届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主照片

大师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