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佐斯的数字帝国

去年,公司* * *学习* *指导全体员工学习贝索斯的数字帝国。说实话,我当时对数字化的理解是用数字来描述现实世界,比如一张桌子的大小;也可以把纸质文档做成电子版。我以为,这个数字化很简单,没必要大惊小怪。所以一开始,我只是漫不经心的翻开这本书。

结果如你所料,老套路来了:我被书中的观点颠覆了。以下是数字帝国作战地图,我第一次看。我将围绕这张地图分享我的简单理解。

如果你是一个数字帝国的将军,当你面对一个市场时,你应该首先做什么?是的,你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也就是切入点。贝佐斯在零售市场的切入点是什么?这是一本书吗?不,他的突破点是:无限的选择,真实的客户反馈,极致的个性化服务。而图书零售恰好符合外部有利条件和地理位置。

找到突破点后,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招募。招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标准?书中提到,招人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佩服这个人吗?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这个人佩服你吗?还是佩服自己的公司?

根据孙子兵法,兵之狡猾也是生死之地,生死之道不可不察。那我们应该考察什么?孙子说了五件事:道、天、地、将、法。第一个,道,让百姓和世人认同,可以与道同生,与道同死,不畏艰险。所以,数字帝国的将军,你要招的不仅仅是能力高的人,而是和你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是你同时敬佩和佩服的人。

人力资源定下来后,业务开展后要快速积累数据,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有人说为什么不先做一个数字系统?建立指标体系不是更快更方便吗?这可能会变成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评价体系和数字体系是相互外在的。评价体系是内部的,保证了正确性,数字体系是表格,保证了成长性。

正是因为这两个关键点,数字帝国的常规决策才有速度和质量。这样才能节约人力资源。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我发现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次次的决策,尤其是一些重大决策。一开始,我认为数字帝国中最少的数字是重大决策。因为贝佐斯说过,这些决定不是靠分析做出的,而是靠直觉和勇气。但是看着我,我发现挖掘真相,专注于这些原理,是有数字化的精神的。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数字化不是工具,它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方法论,一种心智方法。

重大决策往往涉及新的领域,比如新的市场、新的业务。创新恰恰是亚马逊投入最多资源的地方。那么创新业务需要的人从哪里来呢?数字化系统节省的人力,钱从哪里来?旧企业的现金流。但是创新总是伴随着失败。所以亚马逊通过规模来平衡这个盈亏。幸存下来的创新项目可能会在原有的旧市场开拓新的业务,比如电子书。它也可能是占领另一个市场的切入点,比如云服务。

顾客神圣的不满,就像一个黑洞,吸引着数字帝国的一切行为。这样一套运行机制是一种低熵的形式。为了防止这种形式的崩塌,需要用反熵增的企业文化在每一个数字帝国战士心中划出一条行为的软红线。

综上所述,我认为贝佐斯的数字帝国为我们解释了两个问题:

一、如何实现数字化: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聚焦痴迷客户,这决定了数字化企业管理的方向;基于细致、全面、专注事业的指标衡量体系和智能、准确、实时的信息系统,这为数字化的存在奠定了基础。

第二,数字化企业的运营模式应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以创新为引擎,将企业文化的建立作为一个持续的、关键的问题来运营。

最近也在学习“华为的数字化必修课”。我发现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很多观点和做法和亚马逊的“数字帝国”如出一辙。比如华为也认为数字化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等等。这部分内容后续整理后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