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何评价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狮?
很多人都熟悉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拿破仑一世曾把中国形容为一头沉睡的雄狮,“让他沉睡吧,一觉醒来,整个世界都会颤抖”。
然而,尽管拿破仑时代的档案保存完好,当时发达的欧洲媒体也记录了这位风云人物的诸多言行,但这种“睡狮论”始终没有倒下。
“睡狮论”最早的记载是曾纪泽1887年的《中国先睡后醒》。本文是曾纪泽在担任英、俄伊兰郭大臣时,在伦敦《亚洲季刊》上用英文发表的论文《中国、睡眠与觉醒》。本文旨在阐述他对中国内外事务和大国对华政策的个人见解。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洋务人士和外交家,熟悉欧洲事务。但他毕竟是个外国人,而他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拿破仑已经去世66年了,而且文章本身就是一篇流行的政治文章,谈的是中国事务。“睡狮论”只是一个比较,而且文章虽然提到了“睡狮论”,但并没有提到拿破仑,更没有把“睡狮论”的“专利”戴在拿破仑头上——从这篇文章来看,是作者自己翻译成文言文的。
“睡狮说”在中国流传甚广,由梁启超于1899年发表。这篇后来被收入《饮食店集》的文章提到了“睡狮”,但文中提到的“睡狮”与中国没有可比性,而是所谓的“弗兰肯斯坦怪物”,即看起来像狮子,实际上是发条生锈的机械娃娃。梁启超把它比作一个庞大而腐朽的中国,并明确指出这一理论源于曾纪泽。1903年,邹容的革命军称中国革命为“与千年共舞”,而与邹容齐名的陈天华也在其最后一本书、未完成的现实/奇幻小说《狮吼》中将中国比作沉睡的狮子。1905年,联盟在日本创办了《醒狮》杂志,从此“睡狮论”开始流行。
因为曾纪泽和梁启超都是当时革命党人忌讳的名字,一些有心人就故意把睡狮论贴在外国人身上。在东京1903的江苏留日学生创办的《江苏》杂志,最先把这个“专利”给了当时德国知名的“热血首相”俾斯麦,说他“几十年来没有唤醒东方沉睡的雄狮”。这句著名的警句送给了“英国下议院议员”、“某个西方人”、“西方人”、“威廉大帝”等。,而且是胡适第一次明确地用拿破仑的名字给它命名。1915年3月,他为前年年底写的《睡美人歌》写了一篇解说,说“拿破仑大帝尝了睡狮。”但胡适本人并不赞成“睡狮”的比喻,认为“睡美人”更为贴切,并说“世界为此语争论了一百年”,可见“拿破仑的睡狮论”是他听到的。从1910到1917,胡适一直在美国留学,可见这种说法。拿破仑可能谈到过中国,但历史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