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狮虫草对慢性肝病有帮助吗?
肝炎分为
1,细菌性肝炎
2.中毒性肝炎
3.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庚,但常见于前五种。
建议:
1,去医院分类说清楚。常见的肝炎有甲型、乙型和丙型。
2.如果是乙肝或者丙肝,就要检查传染性,这也是肝炎的活动性。
乙肝的话,建议查乙肝一半,查乙肝DNA。
3.治疗和饮食如下:
(1)为什么家庭情感支持对肝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是每个人心灵和情感的归宿。当一个家庭成员生病时,他应该首先通知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肝病患者,他(她)可能会因为传染病而与同事、朋友疏远。这时候所有的情绪都会寄托在家人身上,而家人对患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一个家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让患者敏感。如果家属此时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在知道患者的病情后会悲观、绝望、哭闹,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影响疾病的恢复。还有的在对消毒隔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肝炎患者的家人采取不喜欢、疏远的态度,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还会使患者悲观厌世,自暴自弃,加重病情。以上情况都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应该正确的是:真心关爱患者,情感上相互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让患者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语言交流、眼神交流、皮肤接触等肢体语言,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没有被家庭和社会抛弃,内心得到爱的滋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非肝病患者如何与肝病患者相处?
非肝病患者在与肝病患者相处时应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怕传染给自己,疏远孤立的患者,让患者自卑,不利于患者康复。另一个极端是表示自己亲近病人,不嫌弃。你完全抛弃消毒隔离制度,原则上不与病人密切接触,以至于感染了肝炎。正确的做法是:
(1)在情感上支持患者,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倾诉自己的不开心,帮助患者消除恐惧、自卑、绝望,在治疗和调理疾病中树立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患者感到自己并不孤立,亲人朋友和自己的心是相通的。
(2)非肝病患者和肝病患者对疾病有* * *了解,对肝病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治疗方法等有更多了解。,并在患者理解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事实上,患者不愿意将肝病传染给亲友,有的甚至主动避开亲友。此时,亲友应在了解医学知识的前提下,主动与患者沟通,友好接触。
(3)注意小节。不要让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伤害到病人,比如握手、拥抱、拿病人刚拿的东西等。,不会感染肝炎。这个时候,非肝病患者也不必过于小心,以免伤害肝病患者的自尊心。
(3)肝炎患者可以结婚吗?
我们门诊经常有很多患者和家属问:肝炎患者可以结婚吗?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有些人认为结婚可以治病。有些人急于结婚,在病体未痊愈之前就结婚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众所周知,肝炎是一种传染病,患者体内有大量的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进食、接吻、性生活等密切接触传播给配偶。所以,肝炎患者在完全康复之前,不要结婚。因此,未婚肝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治疗。等症状体征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结婚。但婚后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性生活要有所控制,否则容易复发。
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未婚妻子应在婚前接种预防感染的疫苗。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女性,产后应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防止其患上乙肝。
多吃蔬菜水果有什么好处?
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葡萄糖、果糖和维生素。这些糖类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也是人体的能量来源。维生素能增强肝脏修复、更新、解毒和止血的能力。同时可以减轻疲劳。特别是维生素C,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可以抑制病毒。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抗体形成,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抗病能力。维生素c参与肝脏中胆汁酸的形成。去甲肾上腺素和色氨酸的代谢也需要维生素C,实验表明,维生素C可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具有清除血液中过量胆红素、利胆的作用。还具有结合细菌内毒素的能力,减少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此外,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生长不可或缺的无机盐。
总之,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保护肝脏。
(5)哪些保健品适合肝病患者服用?
以下几种保健品比较适合肝病患者:
(1)大枣:大枣能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癌细胞生长。睡在这里,肝病患者可以经常吃红枣。吃红枣不宜过量,否则会损害消化功能,引起腹胀、便秘。
(2)食用菌:食用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包括8种平刨花和草刨花),所含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非常符合人体的日常需要;食用菌所含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率可达80%;食用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基本符合人体需求;食用菌中的脂肪含量只有2%,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食用菌中的碳水化合物(多糖)具有促进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特殊作用。
(3)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毒素、抗纤维化、调节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一定程度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4)蜂蜜:蜂蜜气味芳香,性平。具有益气养脾胃、润燥解毒的作用,对慢性肝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蜂乳和蜂王浆:蜂乳中含有类白蛋白物质、多种氨基酸、多种酶、维生素、脂肪酸、促性腺激素、抗生素和多种羟基酸;蜂王浆酸是降低胆固醇的有效成分。蜂乳、蜂王浆具有营养壮阳、刺激造血、抗菌、抗癌、镇痛、抗溃疡、促进受损组织再生修复、降血糖的作用。
(6)花粉:花粉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花粉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生理机能、恢复健康和体力的作用。
(7)胎盘:胎盘又称紫河车,具有补益元气、滋养精血、滋养心肾的作用。胎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磷等微量元素和雌激素,可治疗疲劳损伤、精血不足等各种疾病。
(8)蚂蚁:蚂蚁的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还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蚂蚁具有消炎、止痛、平喘、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9)西洋参:西洋参性凉,味苦。具有滋肾养阴、清肺润燥、补中益气、养血柔肝、健脾和胃的作用,并有一定的补益和扶正作用。脾胃虚弱的肝病患者可以服用西洋参,但不适合急性、活动性慢性肝病。
(6)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肝损伤?
以下常用药物容易引起肝损伤:
抗生素包括: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两性霉素B、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等。青霉素、磺胺类、头孢类药物可消除过敏反应,对肝脏损害相对较小。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保泰松。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癫痫药丙戊酸钠;镇静苯巴比妥;麻醉药品氟烷、氯仿等。
抗甲亢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和甲亢。
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卡马西平、庆大霉素、丝裂霉素。
降糖药:悠唐、白糖平等。
心血管药物:抑肽酶、α-甲基多巴、普鲁卡因胺、维拉帕米。
抗病毒药物:砷化物、锑化物和治疗原生动物的药物。
(7)酒精是如何损害肝脏的?
酒精吸收入血后,约90%在肝脏代谢,只有10%以原形从肾脏或肺部排出。它在肝脏的代谢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几经反应最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代谢过程中的任何障碍(如缺酶)均可导致代谢停滞,其中中间代谢物的积累可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乙醇本身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如改变肝细胞线粒体和微管的结构和功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分泌和运输,抑制葡萄糖合成和糖异生。当乙醇存在于线粒体中时,脂肪酸的氧化代谢受阻,肝脏中血脂的合成增加,从而导致脂肪肝。因为酒精对肝脏的长期反复损伤,会导致肝纤维化。如果还是不戒酒,不积极治疗,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
(8)脂肪肝患者如何饮食治疗?
脂肪肝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热量摄入,限制脂肪摄入,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素,增加维生素摄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具体措施是:
(1)控制热量摄入:由于过多的热量会增加脂肪的合成和储存,诱发脂肪肝,所以合理控制热量是治疗脂肪肝的首要原则。以轻体力或脑力劳动者为例。标准体重要求每天每公斤体重65,438+020千焦(30千卡),超重者适当降低到80-65,438+000千焦(20-25千卡),瘦弱者降低到65,438+040千焦(35千卡),可随工作量增加而增加。
(2)限制脂肪摄入:每天摄入的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并注意脂肪的质量,以植物脂肪为主,尽可能避免动物脂肪的摄入,主要摄入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芝麻油、菜籽油),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血栓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素,以高蛋白、低脂肪、糖适中为原则。三种营养素的比例大概是蛋白质20%,脂肪30%,糖50%。
(4)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纤维可延缓胃排空和肠道糖吸收,有利于降低脂肪肝患者的餐后血糖升高和血脂。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参与肝脏脂肪代谢,保护肝细胞;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防止肝纤维化。所以每天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到40-60克。
(5)改变不良习惯:戒酒,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用于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适当控制原发病是他们饮食的主要原则。
(9)打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临床上乙肝疫苗不产生抗体有几种情况,可以分别处理:
(1)有些人产生抗体的时间比较晚,称为反应慢。可以注射1-2针,或者重新接种,适当加大剂量;
(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疗程;
(3)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使用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联合使用;
(5) 5% ~ 10%的接种者即使全程接种也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仅产生低滴度抗体。对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应多次接种,直至产生抗体;
(6)还有一部分人是隐性感染者。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二分之一”测试正常,但HBV DNA呈阳性。这类人接种疫苗后不会形成表面抗体。
你已经注射了八针乙肝疫苗,仍然没有抗体。你最好先检查一下你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因为如果“二半”检测正常,但乙肝病毒DNA呈阳性,那就是隐性感染。比如上面提到的第六种情况,接种疫苗后不会形成表面抗体。如果HBV DNA检测呈阴性,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A、适当加大剂量,重新注射1-2针;b如上所述;(3)(4)接种,在乙肝病毒DNA为阴性的前提下,你可以通过上述方法产生抗体,说明你是一个抗体产生较晚或者反应较慢的人。需要提醒你的是,在采用这些方法之前,你应该详细了解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如果使用上述三种方法仍不能产生抗体,你很可能属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只产生低滴度抗体的不同人群。
(10)如何采用左旋咪唑三联疗法:
(1)左旋咪唑搽剂(包衣剂LIIS-L)的作用机理;
现已证明左旋咪唑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同时诱导干扰素,增强单核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能力,激活巨噬细胞,调节B细胞的抗体产生。虽然左旋咪唑是一种古老的药物,但它也是美国医学协会在2000年5月讨论下个世纪慢性HBV感染的策略时推荐的药物。左旋咪唑皮肤给药的目的是避免口服给药的诸多副作用,增加剂量,延长给药时间,从而增加。在三联疗法中,左旋咪唑搽剂(包衣剂)的主要作用如下:
1)抗原刺激时,左旋咪唑搽剂可使抗体形成增加8-1.28倍;
2)有助于增强针对HB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3)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增强清除HBV的能力。
(2)双嘧达莫的作用机制:
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发现双嘧达莫不仅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且影响腺苷的摄取和代谢,干扰细胞膜表面乙肝病毒受体的表达,从而影响病毒的粘附或释放。
1)双嘧达莫能刺激机体免疫功能,刺激机体产生更高剂量的干扰素,增加机体抗病毒能力;
2)能改善肝细胞内的血液循环,增加肝脏的营养供给。
(3)乙肝疫苗的作用机制:乙肝疫苗在三联疗法中发挥着打破机体对乙肝病毒免疫耐受的重要作用。
1)乙肝疫苗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能刺激免疫应答系统中的B细胞,进而产生-HBS抗体;
2)能激活CD4+和CD8+T细胞,进而诱导针对HB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4)三种药物组合可能的协同作用:
佐剂组合可增强乙肝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反应能力,增强免疫效果。王教授认为,乙肝疫苗与佐剂的结合更为有效。吴山明教授等报道乙肝疫苗联合佐剂可打破机体免疫耐受或低下状态,提高疗效,促进HBeAg和HBeAg-DNA阴转。
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
根据北京军区总医院和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临床研究结果,对8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两组“三联疗法”治疗,儿童组12,成人组68。观察期为6-65,438+08个月。治疗结束时,观察结果显示儿童组治疗6个月后HBeAg和HBV-DNA阴转率为50%。治疗12个月后,儿童组HBeAg和HBV-DNA累计阴转率分别为83.33%和83.33%,而成人组分别为47.06%和60-29%。治疗18个月后,儿童组HBeAg和HBV-DNA累计阴转率分别为108。
左旋咪唑搽剂三联疗法的优势:
每种药物成本不到100元,副作用小,疗效高。
左旋咪唑搽剂三联疗法的用法:
(1)左旋咪唑搽剂用法:每周两次,每次1片(500mg),涂于双侧大小腿内侧皮肤。10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或按10 mg/kg计算,半年为一个疗程。
副作用:偶见过敏性皮疹,可局部使用皮炎平,或涂抹后24小时清洁涂抹部位。
(2)如何使用珀尔塞福涅;16岁以上,75 mg(三片)/日,口服(睡前或一日三次),15岁以上,50m g-25mg/日,疗程半年。
副作用:血液病患者禁用。少数人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服药后可出现短时间的脸红,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难以忍受,你应该停止服药。
(3)乙肝疫苗的使用;乙肝疫苗(基因工程)30 mg/天,肌肉注射或三角肌皮下注射半年。
如何选择拉米夫定治疗乙肝:
近年来,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疗效显著,疗效可观,许多慢性乙肝患者从中受益。如果滥用,必然会失去原有的效果。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严格控制拉米夫定的适应症。专家的一致意见是,慢性乙肝患者有明确的HBV复制指标,如:DNA病毒含量在10×5拷贝/ml以上,转氨酶升高范围在2 ~ 10之间,无黄疸,年龄在12以上,体重在35 kg以上,是“黄金指标”,是应用拉米夫定的最佳指征。
以下情况不是拉米夫定的最佳适应症。
(1)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转氨酶正常,无症状,无论是否有病毒复制指标(无论“大三阳”、“小三阳”),都不应服用拉米夫定。但据了解,目前吃这种药的人非常普遍,既浪费药又浪费钱。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解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问题。拉米夫定不能用于治疗乙肝携带者的主要原因是无效。服用后DNA可能下降到10×3拷贝/ml以下,一旦停药,马上反弹。诊所发现有人服用一年半以上,HBV-DNA转阴,停药不到一个月又反弹。而且HBeAg根本不能转阴,所以这种药物不能再用于治疗乙肝携带者,除非肝活检证实慢性肝炎的病理改变。
(2)急性重型肝炎或急性肝衰竭,病情危重凶险。此时患者的主要矛盾不是病毒复制,有的患者甚至没有病毒复制指数。威胁病人生命的是肝衰竭。按照“治本慢,治本急”的原则,这是最重要的支持疗法,比如输入新鲜血浆白蛋白,人工支持疗法。
(3)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时,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有明显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85.5 mmol/L,则暂时不宜服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但治疗以保肝、退黄、降酶为主,病情缓解时可给予拉米夫定。虽然拉米夫定不像干扰素那样对免疫功能有很强的作用,但它不是防止肝炎急性发作期间免疫损伤的最佳策略。
(4)慢性乙肝妊娠或妊娠后乙肝感染,暂时不宜使用拉米夫定,主要是拉米夫定对胎儿的影响尚未明确。虽然国外有应用报告,相对安全,但国内的专家还没有达成共识。为了谨慎起见,暂时不应用它们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5)拉米夫定应用于3-12岁乙肝患儿中,部分患者有完全控制病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