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捷的资本支出是什么意思?

1.资本性支出(CAPEX):资本性支出是指通过支出获得的来自财产或服务的利益的流入,这种支出可以在未来持续几个会计期间。因此,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账户,再分期转入相应的费用账户。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使用时间较长、经济寿命将持续几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即先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然后分阶段把成本变成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等。资本性投资支出是指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需要在多个会计年度摊销的资本性支出。因为战略投资的决策权不在本地网,Capex仅限于滚动投资,不包括战略投资。主要指标是资本支出收入比和投资回报率(ROI)。前者是资本支出收入比,反映资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后者反映的是投资效益。

计算公式为CAPEX=战略投资+滚动投资。

二是OPEX(Operating Expense),即收益性支出,与当期收入相关,计入当期损益,包括日常支出和当期摊销的资本性支出。

计算公式为:OPEX=维护费用+营销费用+人工成本(+折旧)。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合理划分。支出的收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这两项费用的划分是出于会计核算的需要,也就是会计中两个非常基本的概念:权责发生制会计,要求公司在交易发生时记录收入和费用,而不是在现金交换时记录。虽然这种解释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实践中却是一团乱麻,现金流量表有助于投资者理清头绪。)和匹配原则。这些是会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如果你对读会计博士不感兴趣,知道概念的含义就够了。没有必要去钻研这个理论...

收入支出和资本支出的划分是否合理,与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程度和净收入的确定密切相关,尤其是楼主提到的通信企业——著名的世通,很大程度上死于对收入支出和资本支出划分的过度操纵。

由于会计准则和制度无法穷尽列举企业日常业务中的所有会计事项,会计处理自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就像避税和逃税一样,盈余管理和会计操纵在实践中没有明确的界限。

利润=收入-费用。如果把一项本应属于资本的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肯定会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相应增加企业未来的利润。相反,一项本应盈利的支出被视为资本性支出,会增加企业当期的净收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A、B两家完全相同的企业,税前利润65438+万。现在假设两家企业都在54.38+10月的6月购买了一项价值6万的专利。如果A进行资本支出(假设专利寿命为5年),企业购买该专利的成本将增加6/5 = 654.38+0.2万。反之,如果B进行收益性支出,则企业B当年购买该专利的成本增加6万,企业B当年的税前利润为10-6 = 4万。

所以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往往会多支出一栏收入,这就是所谓的“税盾效应”。由于金钱的时间价值,尽可能晚缴税,从长远来看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但对于上市公司和部分国企来说,由于短期业绩考核压力大,很多倾向于多列资本性支出——尤其是在企业业绩下滑的时候。火烧眉毛,谁这么无私的为后期管理?!即将公布的报告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企业短期报表好看,说不定管理层就能借此跳槽(上市公司)或者升职(国企),留下烂摊子,让后人操心...

因为通信企业很多大额支出不容易区分是收益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即使是资本性支出,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所以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很大。当然,凡事都有个“度”。如果像世通那样极端,无法用会计职业判断来解释,那就死定了...

参考资料:

搜狐。com资本支出和OPEX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