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豆豉是哪里人?

永川豆豉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重庆永川市以生产豆豉闻名,被誉为豆豉之乡。永川豆豉的制作工艺源于永川家庭作坊,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永川豆豉属于毛霉豆豉。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它可以用于烹饪或作为食物的替代品。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开胃、解表、去汗的功效。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宣布“永川豆豉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并出口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

永川豆豉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质量高于大豆。其味道独特,具有开胃、助食、解表、去汗的功效。

到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永川豆豉已发展到20多个作坊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上海。解放后,以崔后人为首的十三家酱园厂成立永川县酱园厂(大院酱园厂),位于永川美丽玲珑的北山脚下。。

生产方法

将筛选过的黄豆去杂,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待黄豆发胀、无皱纹、稍有硬心时,放入竹排中晾干,然后将黄豆煮7-8小时,再焖2小时,然后倒出熟料散热。要掌握好室温,将熟料送到制曲室自然发酵,使其发酵成饼。毛霉长出来后。将发酵好的胚上下翻动一次,促进均匀发酵。发酵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长度随温度增减,成熟的发酵胚分解成颗粒,再与盐、高粱酒、酒醅等混合。,放入缸中密封保存,半年后即为成品。

相关传说

据民间传说,永川豆豉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崔的女子。崔氏原是永川富家小姐。她博览群书,容貌出众,聪明能干,品德高尚。后来因为父亲因病去世,家破人亡,我只好和丈夫在城东的跳石河边开了一家小饭馆。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17年)的一天,崔氏带着几个孩子在一个小饭馆里蒸黄豆。黄豆刚出锅,张的部队就经过了。崔氏怕官兵抢人抢豆。慌乱中,他把满满一筐黄豆倒在后院的柴火下,伪装成一个丑陋的老太婆,带着孩子从后门逃走了。

半个月后,崔氏回到小饭馆,突然闻到后院有股奇怪的香味。他打开后院的门,搬走了柴火。黄灿灿里的豆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黑霉发酵的“毛霉豆”。崔石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一气之下想把“毛霉豆”扔掉,但又觉得这么多豆子白白扔掉太可惜了。那时候战争时期人民每年都在挣扎,老百姓吃饭都是问题。于是,崔氏擦干了脸上的泪水,挑了毛霉豆,洗干净,放在放有盐的坛子里,留着给家人一起吃。

第二年春天的二三月,崔氏试着把毛霉豆端上了八仙桌。晶莹剔透、滑润油润、香散四溢、化渣回甜的“毛霉豆”,惹得家人纷纷食用。一位路过跳石河的外地木材商品尝后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并询问这道美食叫什么名字。崔氏不好意思地说出了“毛霉豆”三个字。就在门外,一个邻居男孩掉了一颗牙,他以为木材商说自己吃了“毛霉豆”,崔氏急中生智,脱口而出“豆牙”这个全新的名字。

这个木材商装满了酒和豆子,高兴极了。他把豆牙记为发酵豆,一路推广跳进石头河的发酵豆。永川豆豉的好名声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从此,永川各地的商家都以吃跳石河崔氏店里的豆豉为荣。去永川,如果不吃跳石和崔氏豆豉,说明还没进永川城。。

相关荣誉

永川豆豉多次获得省级质量奖和各种大型展览,并获得1988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4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重庆名牌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