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要分析哪些维度?

竞品分析的维度既要包括产品“看得见”的部分,比如产品做得怎么样(功能、用户体验设计等。)以及产品“看不见”的部分,比如为什么要做(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盈利模式等。),怎么做(产品背景,技术,运营策略等)。)以及未来如何做(版本迭代等)。).

接下来,梅西列举了竞争产品分析的十个维度。大家说说吧~

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竞品的分析首先要研究整个市场,看市场目前的发展情况,未来剩余的空间有多大,分析是否有必要加入。

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行业分析报告和产业链信息,比如艾瑞、易观、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等。这些报告将涵盖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最新的政府政策和市场份额等。,并通过市场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整个市场情况,形成对未来的判断和预测,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战略计划。

数据性能和市场认知度

在分析市场数据和用户认可度时,可以从软件排名、下载量、用户评价、付费用户数、市场份额等方面分析竞品在当前市场的地位以及我们的产品与标杆产品的差距。

通过数据显示的信息和差距,可以详细分析自己的产品如何突破或者需要改进,也可以设定一个追求的目标。

关于软件下载量和活跃用户数,我们可以从酷传、百度指数、企鹅智库、CNNIC或Questmoble了解,但有些可能需要付费。

产品背景

我们在分析竞品的时候,很容易只关心数据而忽略背后的公司。不同公司开发的产品肯定是不一样的。公司的资源优势、技术背景、文化信仰、产品团队都在产品的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梅西举栗子:QQ音乐刚推出的时候,市面上已经有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器,但是QQ音乐得到了腾讯优势资源的加持,在获得音乐版权方面大获成功。

产品定位,目标用户

我们需要通过slogan、产品目标、在线时间来找出他们的产品定位,分析竞品的目标用户和用户需求的异同。

由此可以规划或调整产品的定位和目标,设定目标用户,根据用户的画像和特点对用户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做出用户想要的产品。

业务逻辑、产品结构

竞品的业务逻辑和产品结构基本依靠我们对竞品的实际体验和研究,梳理出业务流程逻辑图,从而对比竞品的业务运作方式、业务模式和功能安排,找到不同之处。

我们需要了解竞品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涉及哪些角色,相互之间的关系,用户操作的便捷性,流程的逻辑性,分为哪些步骤和环节。

通过了解竞品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分析出这种商业模式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资源或者技术。如果竞品的用户引导和功能展示做得好,那么可以考虑借鉴,优化我们产品的结构设计和流程逻辑。

功能比较,技术层面

功能对比可以区分产品,打通产品层次。我们需要亲身体验竞品,快速了解竞品的主要功能,拆解核心功能,分析具体的用户场景和目标用户:用户会在哪些场景下使用该功能?这个功能满足了多少需求,有多少认可度,背后的价值是什么?

技术维度主要是研究产品采用什么核心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技术是否申请了专利,是否存在技术壁垒等。

交互式设计

我们需要分析竞品中使用的交互设计。主要功能条目是否清晰?在入口之间跳来跳去是不是很混乱,容易迷路?重要页面是否直接显示?

除了一般的设计准则,是否有创新,是否更受用户欢迎,基于产品的定位和基因,是否有值得我们借鉴的设计?

视觉设计

视觉风格分析可以分为很多层次,比如字体、图标、配色、排版、横幅图片等。有些软件产品的视觉设计看起来很高级,很引人注目,但有些有点低。

在视觉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细节。比如苹果官网的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他们的排版要求每一个像素,可能会导致整体不协调。

运营策略

目前市面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脱颖而出的产品主要靠运营。

竞品的运营策略分析,主要是基于产品定位下不同阶段的运营手段和品牌策略。可以关注竞品的用户运营、活动推广、新媒体运营,了解他们的动态和发展,思考自己产品未来的营销策略。

版本迭代

通过对比竞品的迭代和演进路径,找出其关键的时间节点和版本更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预测其产品的未来发展,从而从自身产品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我们做竞品分析是为了分析自己的产品,了解竞品的优缺点,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竞品分析的维度需要结合分析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进行选择,不一定是所有方面,但要选择最重要的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对我们自己的产品有价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