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凤是做什么的?
北京大学遥感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生态遥感、高光谱/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与定量反演、陆面数据同化等方面的研究。
中文名:张献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
出生日期:1967
职业:教师
毕业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主要成果: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计划入选特聘教授。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校长奖学金
代表作品:生态环境参数的遥感协同反演和同化模拟
职称:副教授
从2000年到2005年,他在威斯特伦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65438-0993北京大学理科硕士,65438-0990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学士。1993年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安大略大学“大学特别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2008年北京大学特等奖。从事生态与环境遥感、灾害应急遥感监测、高光谱/多光谱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同化模拟、地理信息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十一五期间,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863计划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省部级项目5项。十二五期间,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新疆及周边地区动态遥感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主持新疆兵团援疆项目“基于小型无人机的赫尔流域自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十一五前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近五年来,在多平台、多遥感传感器数据协同反演生态环境参数、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遥感监测、精细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价、低空遥感数据获取与应用、多种地理信息可视化等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工作,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干旱区生态环境变量遥感协同反演方法。开发了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建筑尺度太阳辐射潜力评估模型与系统、干旱区敏感生态环境参数遥感反演模型与系统、新疆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算法与系统、基于icon的多地理变量可视化分析方法与系统。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sprjournalofphotogrammatrindremotetesensing,Ieee期刊选题应用研究观测与遥感,国际期刊应用研究与地理信息,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太阳能学报,北京大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1篇(SPIE,第二届全球变化对地观测国际会议,卷号:7471),专著2部:《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生态环境参数遥感协同反演与同化模拟》。发明专利申请3项,授权1,软件作品注册7项。现为《国际地球信息学研究与发展杂志》(IGRDJ)、《国际农学杂志》(IJAB)等国际期刊编委,以及《ISDE》、《IJAB》、《ISPRS》、《TGRS》、《JSATR》、《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的常年审稿人。
张献凤,男,出生于1967,博士,现任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现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Gi4DM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制图学会CMSI委员、兵团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国家遥感中心新疆兵团分中心副主任(兼)、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地理与环境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专业及研究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从事生态遥感、高光谱/多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与定量反演、陆面数据同化等。
教育经历
1986.09-1993.07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地理学)
1990.09-1993.0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研究系硕士(自然地理)。
1997.03-2000.07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地理信息系统)
2001.08-2005.10博士(遥感信息科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理系
商业经验
1993.07-1999.5438+02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0.01-2000.08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1.09-2005.04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理系助理教授
2006.06-2017.07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7.08——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学术成就
2000年以来同行评议期刊论文列表;
1.任翔、孙敏*、张献凤、刘磊。遥感,2017,9(9),962;doi:10.3390/rs9090962
2.潘一凡、张献凤*、童庆熙、孙敏、罗伦杨可。公路路面质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遥感学报,21(5):796-811,2017.5。
3.艾凡攀、张献凤*、田杰、徐进、罗伦、柯洋;中国北京使用multipleendmemberspectralmixtureanalysisinbeijing绘制沥青路面和条件图;JOURNALOFAPPLIEDREMOTESENSING,2017,11(1),016003-1-18。
4.田、、张、徐咸丰*、田、孙颉利、权;中国新疆热带地区多传感器数据的随机森林分类;遥感;2016,8(11),954.
5.张献凤、绿阳、天街;通过建筑物和树的3d建模进行的solarenergypealestimessation的集成方法;加拿大遥感杂志;2015,41(7):126_134.
6.张献凤、赵杰鹏、天街;arobustcoinversionmodelforsoil momentheretrievalfrommussensordata。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andremote sensing;2014,52(8):5230-5237.
7.张献凤、廖春华、李乔纳森;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estinationariandsemi-aridenenvironments using HJ-1卫星高光谱数据;国际期刊应用地球观测和地理信息;2013,21:506-512.
8.张献凤、廖春华、刘玉;基于AnIconMap的dexploratoryanalyticalapproachform multivariategeospatialdata;科学中国-信息科学;2013,56(1):012305(1-10).
9.张献凤、赵杰鹏、孙权、王旭阳、郭玉龙;soilmostretrievalfroamsr-EDatainXinjiang(中国):ModelandValidationIEEE journal of selectedtopics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2011,4(1):117_127.
10.张献凤,米查帕兹纳;与美国东南海岸山脉的ASTER、hyperionandetm数据的比较;摄影测量工程和遥感;2007,73(5):555-561.
11.张献凤、米查帕兹纳、诺曼杜克;岩性和矿物信息提取勘探使用asterdatainthesouthchocolatemountains(加利福尼亚州);isprjournalofphotogrametricengineeringandremote sensing;2007,62(4):271-282.
12.赵杰鹏、张、咸丰*、包惠仪;监测陆地表面土壤湿度:可见光、红外光和无源微波传感数据的共同反演:红外和毫米波杂志;2012, 31 (2): 137-142.(赵、、、包、童庆喜。基于可见光红外和被动微波遥感的土壤湿度协同反演。红外和毫米波,31 (2)。
13.张献凤黄兆强*;使用高级空间bornethermaleimissionandreflectionradiometer(ASTER)数据进行岩性制图;石油学报2010,26(12):3589-3596。
14.庞苏、李廷轩、张献凤、王永东、虞海英;作物铅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四川省双流县的案例研究:地皮瘤;2011,162:223_230.
15.张献凤、刘玉、李乔纳森、吕洋;多遥感数据用于改善地面太阳辐射的摄取;《太阳能学报》;2014,35(8):1473-1479.
16.张献凤、绿阳、刘玉;3d modelingofurbanbuildingsandtreesaditapplicationinbuilding-scalesolarenergypealmapping;基础科学与工程杂志;2014,22(3):415-425.
17.张献凤、赵杰鹏;systemforsoilmozeretrievalanddataassimilationfromremotelyssenseddatainaridregions;武汉大学地理信息学;2012,37(7):794-799.(赵等,干旱区土壤水分反演与同化模拟系统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第37卷第7期,794-799页,2012。
18.张献凤、沙松、李廷轩;iconmapvisualizationtechnizanditsapplicationto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s;武汉大学地理信息学;2009,34 (9): 1025-1029.(张献凤、沙松、李廷轩。基于IconMap技术的多变量可视化及其在土壤养分研究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34 (9): 1025-
19.刘玉、张献凤*、吕洋;solarenergympotentialmappingandassementinxinjiang(中国)basedontheFYsatellitedata《太阳能学报》;2014,35(7):1295-1303.
20.赵杰鹏、张献凤*、包惠仪;soilmotheretrievalfromremotesensingdatainaridareasingmultiplemodelsstrategy;智能和软件计算的进步;2011,105:635-643.
21.江淼、张献凤*、孙权;使用多传感器数据进行植被覆盖面积分析;武汉大学地理信息学;2011,36 (3): 311-15.(江淼、张献凤、孙权、童庆熙。不同分辨率影像植被覆盖度的参数确定及尺度效应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第36卷,第11期。
22.张献凤、帕兹内尔米查;iconimagemaptureformmultivariategeospatialdata visualization:appromandsoftwaresystem;国际期刊制图和地理信息科学;2004,31(1):29-41.
23.张献凤、饶俊峰、潘逸凡;progressiveapproachforriskpredictionofrangelandlocustazardinxinjiangbasedonremotelysenseddata;农业工程学报;2015,31 (11): 202-208.(张献凤、饶俊峰、杨璐、潘一凡。基于遥感的新疆蝗灾渐进预测方法。农业工程学报,31 (65438+)
24.许进、张献凤、罗伦等。公路路面光谱特征分析及沥青路面老化遥感监测方法初探: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17(5):672-681.
25.饶俊峰、张献凤*;考虑多个大气参数不确定性的地面太阳短波辐射估计误差的数学期望。热带地理;2015,35(6):852-859.
26.饶俊峰、张献凤*、潘逸凡;气溶胶光学厚度和_ngstr_m指数反演的不确定性对紫外指数计算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2):210-218.
27.潘一凡,张献凤*,于洪峰,等.基于联合快船一号影像纹理信息的城市土地覆盖分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6,31(1):194-201.
28.田、等*;基于随机森林法的天空绘数据的干旱区城市土地覆盖分类:土地和资源遥感;2016,28(1):43-49.
29.、包、、郑;基于微波遥感数据的雪情参数反演方法:2014,32(3):307-313 ..
30.刘玉,*张献凤,乔纳森利,杨璐;基于多传感器数据的新疆太阳辐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干旱地区的资源与环境;2015,29(3):161-165.
31.于洪峰,*张献凤;新疆积雪变化的光学和微波遥感分析:2015,17(2):244-252.
32.刘玉、张献凤、于洪峰;基于MEMLS模型的查找表中积雪深度的反演:高技术通讯:2014,24(9):9-15.
33.吕洋,*张献凤,刘玉;城市建筑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31(12):70-74.
34.吕洋,*张献凤,刘玉;建筑尺度太阳能资源潜力估算模型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4):650-656.
35.包易慧、*张献凤、;基于MODIS和AMSR E数据的新疆积雪参数联合反演研究:2013,22(4):31-39.
36.、赵、、;一个改进的土壤湿度微波遥感反演模式: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78-86.
37.莱森、*张献凤、刘玉;基于多端谱分解的干旱区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应用生态学杂志;2012,23(12):2012.12.
38.赵、、、包;基于TVDI的大尺度干旱区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模型研究——遥感技术及应用:2011,26(2):742-750.
39.、赵、包、乔纳森里;基于AMSR-E和MODIS数据的新疆土壤水分联合反演与验证:土壤科学学报:2012,49(2):205-211.
40.孙权,*张献凤;区域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和软件;2012,29(1):191-195.
41.孙权,*张献凤,江淼;干旱区生态圈参数遥感反演与评价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6):1073-80.
42.王、、赵;基于MODIS和TRMM数据的准噶尔南缘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与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2):21-25.
43.、*、、孙权、王、包;基于HJ-1高光谱数据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研究:遥感信息;2011,(5):65-70.
44.火星,*张献凤;基于规则的MOIDS日间云检测与对比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6):1003-1011。
45.张献凤,米查帕兹纳;EO-1Hyperion数据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岩性成图;中国图形图像杂志(A);2007,12(6):981-990.
46.崔魏宏,*张献凤;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上海计量测试:2006,(4):6-12.
47.、崔;将GIS和元胞自动机(CA)模型相结合,建立地理时空动态过程模拟和预测的新方法;测绘杂志;2001,30(2):148-155.
48.、崔;基于GIS和空间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研究——以缅甸明扬特区为例:2001,5(1):34-40.
49.、崔;基于GIS和CA模型的时空建模方法研究:图像与图形学报(a);2000,5(12):1012-1018.
50.、崔;利用差分GPS动态获取高精度土地资源变化数据的新技术:地球科学的进展;2000,15(5):609-61.
51.、崔;差分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测绘通报》:2000,15(6):4-6.
52.、崔;利用RS、GIS和GPS动态获取和更新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地理科学的进展;1999,18(2):137-146.
53.、崔;建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探讨:遥感杂志;1997,1(3):231-236.
54.崔魏宏*张献凤;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动态模拟研究:地球信息科学杂志;2002,4(1):79-85.
书籍和章节
莱森张献凤。生态环境参数的遥感协同反演与同化模拟,337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张、咸丰、廖、李春华。来自HJ-1小卫星超光谱数据的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mapping。《高级测绘遥感影像:技术和应用》,第9章,第203-224页,美国:CRCPress,2013。
张、咸丰、李、琼森、郭、、杨、肖军(合编)。光学工程国际学会:简介。proceedings of 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v7471,PXI-XXII,2010。
崔,,等。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1996。
获奖记录
1992-1993北大光华研究生奖学金。
1996-1996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2002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校长奖学金
2001-2005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特别奖学金
2008-2008北京大学特等奖助学金
2009-2012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2014-201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201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合作奖
2014-2016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拟入选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