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造船厂的技术设备
60年代初,大连造船厂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它主动承担了中国第一艘苏联制造的试制型“6631”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任务。此艇技术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船体所用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加工焊接,导弹发射架、导弹发射架以及综合导航、通信、指挥系统新装备的制造,都是1接触。根据移交协议,苏联政府派出专家协助建设。然而,该艇开工仅三个月,苏联政府突然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所有专家。大连造船厂依托自身技术力量,组织科技人员审核图纸,熟悉所有技术资料,列出144项技术关键,分别组织攻关。建立了导弹指挥仪和控制仪;综合导航;雷达和声纳;四个实验室,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维护和调试设备。在耐压船体建造中,采用单独组装小船体环的方法代替苏联转让的肋骨定位器方法,成功解决了船体焊接中夹渣、焊缝裂纹、壳体变形等问题。小壳环分离装配法得到了完善和补充,成为定型工艺,在全国潜艇制造厂推广应用。通过采用分段加工和垂直对接技术,利用自制水平仪检测和调整倾斜度,使高15米、直径2米多的导弹发射架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全封闭式浮桥下水工艺,确保船只安全下水。1966年8月30日,海军代表在验收议定书中写道:“交接试验中从各种机械装置、系统、电气设备、武器、观察导航、指挥仪器和船体等方面取得的数据和资料,认为该艇的战术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6631”潜艇的成功建造,使中国海军第1次拥有了能够发射潜对地导弹的舰艇,为未来发展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工艺经验,为潜艇建造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1960年5月,根据海军修理部提出的初步设计,大连造船厂组织技术人员对首艘011型高速护卫艇进行了技术设计和建造设计。该艇建成后,在5438+0962年6月,5438+065438+10月,海军在青岛召开了全国护航艇评估选拔大会。经实地观察各种护卫艇,对比其战术技术性能,确认该艇战术技术性能全面,能适应南北方海域气候条件,可定型批量生产,正式命名为“62式”护卫艇。7月,1963,国务院军品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了该艇的设计、生产和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