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产权?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有哪些?
知识产权又称“知识的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是先和侵权人谈判。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综合处理:工商局调查、专利局调查、版权局(文化执法大队)调查。由公安局或海关等机关查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措施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同时,要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专项审查机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防止企业垄断,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即科技强国。发生一般知识产权侵权时,可以先与侵权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采取以下方式综合处理:通过向工商局、专利局、版权局(文化执法大队)举报,要求侵权企业停止侵权行为,同时给予行政处罚。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对侵权人的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从根本上杜绝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向海关提出有关海关备案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投诉。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一般分为民事纠纷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民事纠纷,包括各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各类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知识产权案件中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经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类是行政诉讼案件,主要是指当事人不服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第三类是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由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这种保护主要适用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并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