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黑科技”引领汽车技术全面革新

我们的记者?王鹏杰

汽车中国前夕,特斯拉在大洋彼岸举办了“电池日”,其CEO马斯克向全世界展示了他最新的电池相关技术,如无极电池、电池材料、制造工艺和产品。但相对滞后的推出时间一度让特斯拉股价坐上过山车,这也说明全世界对汽车底层技术的突破充满期待。

回顾车展,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智能化、电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多厂商都将自己最新的科技产品作为重要的参展环节。比如吉利海浩瀚的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可持续?体验?架构)智能电动汽车解决方案、广汽新能源的高性能双速双电机“四位一体”一体化电驱动、博世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等。,都透露出市场对创新技术的热情。

特斯拉:目标导向的技术突破

记者曾经参观过上海特斯拉工厂。垂直立体的生产线流程,仓储用的集装箱零件供应,简易的工人休息区,都体现了一种清晰的工厂功能。很明显这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企业。

来源:特斯拉电池每日直播截图

电池日宣布的新技术基本上是围绕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和降低成本。比如最大的亮点“4680无极电池”,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大幅降低电池成本,大幅提升续航里程。据介绍,这款无极耳电池高80mm,直径46 mm,与传统锂电池相比,电池两端没有突出的极耳,可以显著降低发热量,解决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散热问题,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最后,新电池的能量和功率是过去的五倍和六倍,而成本降低了65,438+04%,续航里程增加了65,438+06%。

在媒体沟通会上,特斯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掉传统锂电池的两个极耳,可以加速电池的散热,更容易控制电池工作时的热量。“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原来电池中的电子都需要从极耳中进出才能发电,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产生大量热量,是一种浪费。现在新的焊接工艺做成无尽的耳朵形状后,木桥就变成了高速公路,可以提高电池的效率。”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技术是新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特斯拉表示,将使用具有良好储能效果的硅原材料重新开发电芯的阳极,并增加弹性离子聚合物涂层,以稳定硅表面结构,提高电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项技术可以增加20%的续航里程,降低5%的成本。

特斯拉为什么选择硅而不是石墨做阳极材料?原因还是硅的电容比石墨好。但之前没有选择硅,因为它吸收电子后会膨胀,很难控制电池的形状。特斯拉攻克了这个难题,所以硅负极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

来源:特斯拉电池每日直播截图

在车辆结构上,特斯拉已经走到了行业前列。在新的车身结构中,电池组被设计为车身结构件,与车身前部和后部融为一体。这种结构使得车辆的重量分布更接近中心,带来更灵活的操控。为了实现这种设计,特斯拉专门开发了一种新的合金材料来加强车身的强度。这种车身结构将使续航里程增加14%,整体结构重量减少10%,减少370个零件。马斯克表示,“车身和电池的一体化工艺,让整车的底盘只用几款车型就能取代原来上百个零件的组装效果,大大提高了整车工艺的效率和可靠性,也让成本相应的非常低。”

马斯克表示,通过系统的组合创新,特斯拉的每千瓦时电池成本下降了56%,续航里程增加了54%,投资和生产成本下降了69%。但特斯拉形成上述优势需要18个月左右,完全实现需要3年左右。同时,基于大幅降低的生产成本,特斯拉有信心在三年内开发出价格在2.5万美元左右的电动汽车。

吉利:浩瀚的海洋建筑面向未来

车展前夕,吉利汽车集团发布了海量智能进化体验架构SEA,这是一款以用户出行体验为核心的纯电动原创架构,构建了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的立体布局,拥有全球最大带宽。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

来源:吉利官方

据悉,该平台为纯新能源架构,轴距1800-3300mm,涵盖A至E级车所有规格,NEDC工况下20万公里无衰减,200万公里超长使用寿命。其中,110kWh模块化CTP(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组中)的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此外,发布当天,吉利还推出了SEA?OS车辆智能开发系统,基于从三域集成到中央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通过软硬件、软件算法、云计算、应用场景,形成完整的开发体系。其核心芯片部件将自主研发。目前已经实现4000多个API(应用程序接口),可以实现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FOTA(无线升级)。

更令人惊讶的是,浩瀚架构具备满足全自动驾驶要求的能力,采用高级辅助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以双冗余标准打造的全场景、全流程功能模块,符合国际最高安全级别认证,可实现摆脱手、眼、自主泊车、自动变道、自动导航的自动驾驶功能。

目前,浩瀚框架已吸引超过7个合作品牌,开发超过16款。根据现有规划,从2021开始,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问世,成为吉利技术转型和智能电动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广汽新能源:数字化生产实现效率“天花板”

车展当天,广汽新能源重点展示了其数字化建设成果。据介绍,广汽新能源创新应用数字化工艺设计,全流程构建3D数字化生产线模型,在国内整车厂首次使用全球数据云平台进行生产流程分析和决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它大量使用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和铝铆接、点焊切换技术,打造“钢铝混合”生产线。此外,广汽新能源提供深度互动定制服务,用户可通过APP参与。

随后,广汽新能源发布了全球首款高性能“四合一”一体化电驱动,采用两个齿轮、两个电机。这款电驱动通过双电机+控制器+双减速器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高达90%的340KW动力性能和综合驱动效率,功率提升13%,体积缩小30%,重量减轻25%,并具备多种驱动模式和OTA(空中下载)智能进化等技术优势,已获得70多项专利。

威马:智能驾驶舱勾勒未来人车关系。

威马在本届车展亮相的全新WMConnect智能数字座舱,具有深度AI学习能力和高于平均水平的计算能力。在用户关注的自然语音交互和语音控制方面,有超过70个免唤醒词,可以展现46种动态表情。这种根据场景提供的情感交流,让每一种情绪都听起来。此外,智能数字驾驶舱具有眼神交流能力。当用户看着车内的中控台时,系统会自动唤醒并听取指令。

资料来源:魏玛官方

计算能力决定了智能驾驶舱的创新体验。威马智能数字驾驶舱采用高通骁龙第三代智能驾驶舱芯片平台。新平台的CPU和GPU提供了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倍的计算能力,并引入了前瞻性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具备AI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此外,视频输入数量比上一代平台多5个,画面清晰度和流畅的交互体验堪比一线高端智能手机。

博世: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精细助力

博世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在今年的车展上首次展出,这也是其在全球的首次亮相。与传统的硅基产品相比,碳化硅功率器件在保持更低的能量损耗和更小的芯片面积的同时,实现了更高的开关频率,使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了高达6%。博世多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大力投资和发展,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包括电机、桥梁、电力电子控制器、车载充电和配电单元、48V系统、制动和转向系统等。目前,博世已经成为中国除主机厂以外最大的电机供应商。今年,博世的“桥”和“IGBT”功率模块将率先在中国批量生产并供应给客户。

来源:博世官方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